清晨的山塘街,游客漫步時,身后是清清爽爽的街巷、綠意盎然的植被——這幅“古城新景”,正是蘇州姑蘇區虎丘街道“大掃除”專項行動用“繡花功夫”織就的民生答卷。作為古城核心區,虎丘街道既承載著“千年古街”的歷史底蘊,也延續著“市井煙火”的生活溫度。自專項行動啟動以來,街道以“精準施策”破頑疾、“聯動攻堅”解民憂、“長效機制”守底色,用“繡花針”穿起治理細節,為古城增添了一抹溫暖的“幸福底色”。
集中攻堅:用“聯合治理”打通“堵點”
近期,高溫天里臨街商鋪空調冷凝水“滴漏堵”問題凸顯,街道迅速啟動專項整治,引導沿街商戶居民通過延長排水管等方式整改,目前山塘景區周邊已加裝18根空調水管,小小舉措讓街面環境更清爽,城市管理更見精細。“點滴改造匯聚民心。”負責改造的工作人員點出治理深意,通過“社情民意聯系日”“潔凈家園日”等平臺,居民從“治理旁觀者”轉變為“行動參與者”,曾經的治理“痛點”,如今成了連接干群的“連心點”,生動詮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內核。
為破解“各自為戰”治理困境,虎丘街道遵循“地域相鄰、規模適中、資源共享”原則,將19個社區整合為7個“社區聯合體”,以“社聯體”為單元打通資源壁壘、協同解決問題。依托這一機制,街道集結班子成員、職能處室、執法大隊、社區骨干、網格員及物業、環衛、商戶等多方力量,組成“聯合行動隊”,深入小區樓道、背街小巷開展“地毯式”清理,小區雜物堆放、背街衛生死角等“老大難”逐一被啃下。
圍繞景區周邊等重點區域的沿街市容亂象,山塘片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聯合商戶開展的專項衛生清理,以“城商協作”為紐帶,將“堵”與“疏”、“管”與“導”深度融合。
精準施策:用“靶向良方”攻克“難點”
面對閑置核酸亭、破舊石球錐桶等新型城市問題,街道沒有“一刀切”,而是拿出“精準繡花”的細膩:針對核酸亭,采取“捐贈復用、清理騰退、改造提升”分類處置,讓特殊時期的設施找到新歸宿;圍繞“石球錐桶”,開展專項整治——清理偏移、損壞的“問題石球”,并在景區周邊等核心路段更換統一規格、與古城“精雅”風貌協調的石墩,既消除安全隱患、優化通行空間,又讓新設施融入古城肌理。讓每一處角落都經得起“端詳”。
以“問題導向”為核心,街道構建閉環整改體系,創新建立“問題導向-自查復檢-閉環銷號”工作機制,執法大隊安排專人每日開展復查,確保每一個整改問題都有“后續跟進人”,以“自我加壓”的主動擔當破解“整改即止”的治理難題。行動以來,累計排摸環境衛生點位1779處;針對轄區66條重點路段開展“拉網式”排查,共發現環境衛生、車輛秩序、無證攤點等問題112個,整改率100%;對區級“城市體檢”、暗訪及各類督查反饋問題,實現“當天發現、當天整改、當天復查、當天銷號”,將治理的精度切實轉化為民生的溫度。
長效機制:用“繡花功”涵養“幸福底色”
為避免“一陣風”整治,虎丘街道提前布局“長效棋”,將“四張清單”與“六張戰略點位圖”深度融合,用精準化設計織牢治理守護網:一張“責任圖”:以7個“社聯體”、19個社區及所有網格為單元,細化分片包干,將街道、社區、網格、物業、執法等力量“多網合一”,確保排查整改“無遺漏”;一張“明白卡”:首創《環境整治質效檢查明白卡》,圍繞“建隊伍、查問題、抓整改”等9方面,梳理26條對照標準,引導各方開展“自查自糾、互查互評、督查督辦”,推動問題“精準改”;一張“進度表”:聚焦點位圖中的高頻問題、結合社情民意訴求、窗口地區等重點領域,匯總“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動態更新完成率、工作量,輔助指揮調度,確保整改“不拖延”;一張“獎懲榜”:定期通報重點任務進度,展示“優秀典型”、通報“遲緩案例”,用“比學趕超”激發動力,確保長效機制“落地生根”。
從“攻克難題”到“打通堵點”,從“集中整治”到“長效守護”,虎丘街道用“繡花功夫”證明:環境整治從不是“掃一次地”的簡單動作,而是“潤一次心”的民生工程。未來,街道將繼續以“繡花針”穿起治理細節,讓每一條街巷都保持“清清爽爽”,讓每一位居民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讓古城的“幸福底色”越織越密、越擦越亮,成為“姑蘇名片”上最溫暖的注腳。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