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國鐵路客運將全面使用電子發票,不再提供紙質報銷憑證。近年來,中國鐵路技術手段日新月異,出行體驗不斷刷新,初心卻始終如一。
從“紙”變“碼”,變的是車票形態,不變的是服務初心。曾幾何時,綠皮車廂里攥著的“硬板票”,是游子歸家的唯一憑證;千禧年間,成功實現全國鐵路售票聯網運行,客票數字化初見雛形;紅色的磁卡火車票,記錄了多少人南來北往的故事與記憶;2018年電子客票試點推出,2020年6月全面實行讓鐵路告別了實體票時代,并為有需求的旅客保留了“行程信息提示單”和紙質報銷憑證;如今,報銷憑證也同樣進入“無紙化時代”。方寸車票的形態更迭,映照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七十多年來中國鐵路的每一次跨越,見的是技術之變,映的是初心如磐。
從“長隊”到“輕點”,變的是服務模式,不變的是溫情關懷。旅客本人在行程結束或者退票、改簽業務辦理之日起的180日內,可隨時隨地在線開具電子報銷憑證,無需再為紙質憑證的遺失而擔憂;針對老年人、脫網人群等特殊群體,鐵路部門保留了線下服務與代辦人服務,確保數字時代“一個也不能少”。電子發票的普及,讓排隊打印成為歷史,只需動動手指即可在12306APP上一鍵獲取電子發票。全鏈條數字化的電子發票更是讓財務報銷流程化簡為繁,讓旅客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體驗。這看似是技術升級的“小變革”,實則是服務升級的“大跨越”。
從“實體”到“云端”,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綠色高效。電子發票的革新,絕不只是簡單的紙質變數字——它實現了從購票、進站、坐車的全過程電子化,讓旅客體驗無縫銜接的智慧出行。同時,電子發票大幅降低票據印刷、存儲及管理成本,采用數字化手段為鐵路運輸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電子發票的普及,既是技術創新的成果,也是鐵路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的重要實踐。昔日海量紙質憑證會消耗大量資源,如今電子發票的全面普及從源頭上減少了紙張使用,讓“綠色出行”的理念貫穿整個旅程。
從綠皮火車的悠悠歲月到智能高鐵的風馳電掣,從人潮涌動的徹夜長排到指尖輕點的云端購票,從線下窗口的親切交流到線上服務的即時響應,中國鐵路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重塑,但始終堅守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滾燙初心,并不斷前行。(余林青、胡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