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貴州榕江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洪災,綠茵場被洪水淹沒、賽事設施嚴重受損,受災后的榕江縣用最快的速度重振旗鼓,重燃“村超火”。9月8日,央視頻上線了七集微紀錄片《村超人物志》,展現了“村超”背后的人物故事,讓榕江的文化魅力、物產資源和人文精神第一次被觀眾“看見”。
系列微紀錄片《村超人物志》一共七集,聚焦賽事背后的個體故事,通過跟拍、紀錄、訪談等形式,訴說了“宣傳指揮官”王永杰、“靈魂解說”楊兵、“逐夢少年”陳德藝等眾多“村超”賽場內外的人物與“村超”的羈絆,勾勒出榕江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貴州篇章中展現的新風采。賴蕾是侗族服飾榕江縣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也是侗寨2000多名織娘的領頭人。她帶領當地人織布、蠟染、做手藝,推動了侗族非遺市場化和品牌化。今年的“村超”總決賽,射手王董永恒就身披了侗族服飾戰袍。賴蕾詳細解鎖了戰袍上的圖案密碼,“這是我們的多耶文,多耶文就是手拉手的團圓舞”。賽場上,一幅承載著重建榕江家園信念的18米長的侗繡條幅讓人印象深刻。對此,賴蕾一邊展示條幅上面的刺繡技藝,一邊解釋道,“它傳遞的是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重建家園的信心。”
同樣借助“村超”力量的還有熊竹青,她投身助農事業,將豐收果實轉化為實在的收益。據熊竹青回憶,7月26的比賽,她向游客送出去了大約3000多斤西瓜,因此還被網友稱為“西瓜妹”。熊竹青很開心讓大家感受到“村超”的魅力和熱力,她笑著對鏡頭說,“就把我們榕江的熱情也當成一道菜吧”。
不久前,36歲的董永恒帶領忠誠村隊,奪得貴州“村超”2025年總冠軍。球王的硬核足球人生篇講述了董永恒從“卷粉王”到“射手王”再到球迷昵稱“董球王”,直至帶領球隊最終奪冠的澎湃歷程。片中,董永恒稱今年最大的感觸就是比賽球場在洪水后迅速恢復,他感覺整個人乃至整個“村超”都像重生了一樣。“董球王”真心地吶喊,“今年的冠軍同樣屬于每一個援助過榕江的人。”
紀錄片一經上線,網友紛紛點贊,“真實、飽滿的人物故事,構成了榕江最動人的人文風景線”。有專家學者認為這是一部以微記錄見大時代、以人物故事彰顯文化自信的優秀文藝作品。片中全方位展現的地方文化魅力,能吸引更多人前來打卡、體驗、傳播,從而帶動榕江當地旅游、電商、非遺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村超人物志》不僅是央視頻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創新的一次成功實踐,也為未來主流媒體參與鄉村敘事、推動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正如片中王永杰所憧憬的那樣,“村超的‘村’不再是一個鄉村,而是‘地球村’的‘村’”,《村超人物志》正是貴州榕江走向世界的一張文藝名片。(李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