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喚起那些離開家鄉、長期在外奮斗的游子,利用自己的專業和特長,發揮余熱,老有所為,回報家鄉、造福家鄉人民。”近日,年近七旬的福建省名醫鄭直談及退休后返回黑龍江省饒河縣工作的初衷時這樣表示。
鄭直是福建省著名心血管專家。年輕時,他作為人才從黑龍江引進至福建,投身當地醫療衛生事業;在福州工作生活20余年后,退休的他為支援家鄉醫療發展,返鄉出任饒河縣人民醫院院長。
“我的理想就是把一生獻給國家醫學事業,為家鄉基層醫療貢獻力量。”他的話語中滿懷對醫學的堅守與對家鄉的熱忱。
創立心血管內科,填補福建省人民醫院多項空白
鄭直1979年考入佳木斯醫學院,畢業后長期在全國首批三甲醫院從事心血管內科工作。1993年,他前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進修,獲優秀病歷獎。他坦言,阜外醫院的精湛醫術和嚴謹學風令他終身受益。
2001年,他作為引進人才來到福建省人民醫院,組織創立心血管內科,擔任科主任,開展心血管介入、心臟康復、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等新業務。
鄭直院長在內科病房查看病人
他回憶,當時最大挑戰是一切從零開始。“醫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方面仍是空白,缺乏設備和專業醫生。但我沒有退縮,因為治愈患者是我的職責,填補空白是我的使命。”他堅信通過努力能為福建患者帶來更優質服務。
他長期研究“藥物療法、增強型體外反搏、冠脈內支架”治療冠心病,實現藥物、物理和介入療法的有機結合,減少藥物服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為冠心病治療提供新手段和新模式。
了卻鄉愁,返鄉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
“放棄東南沿海省會優渥生活,選擇返鄉,只為了卻心中鄉愁。”2022年,已退休的鄭直接到饒河縣委書記邀請,請他回鄉任縣人民醫院院長、法人代表及醫共體總醫院院長。縣委縣政府打破常規的選人方式讓他感動。
盡管離開家鄉近50年,物是人非,且面臨邊遠縣城與省會生活條件的差距、醫院改革的重重困難,他仍毅然赴任,不負期望。
任職后,鄭直大力改革醫院,利用休息時間走訪鄉鎮衛生院調研解難題,組織醫務人員下鄉義診,推行輪流住鄉制度,推動縣鄉醫療機構成為“一家人”。
鄭直在饒河縣小佳河鎮杏樹村義診
他邀請三甲醫院專家來院手術教學,并選派醫護人員進修,推動多項新技術新業務開展,使縣域醫療能力顯著提升。2023年,該院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和醫療收入均增長約20%。
薪火相傳,捐資建立“承翰書苑”
在饒河工作期間,鄭直以先父之名捐資30萬元,在饒河縣高級中學建立“承翰書苑”圖書館,以支援邊疆、回報家鄉、關懷下一代,助力鄉村振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最需關切。”鄭直表示,“設立書苑是為家鄉孩子成長創造更多條件。學海無涯,書山有路,這里定能讓一代代學子受益。”
鄭直生于饒河普通家庭,雖未受系統教育,卻是當地有名“筆桿子”,擅美文、通書法、懂音律,被稱“秀才”。父親為人正直,常以《朱子家訓》教育子女。在良好家風中,鄭直兄妹四人恢復高考后全部考上大學,母親被黑龍江省合江地委授予“優秀母親”稱號。“父母的教育讓我們一生受益,”鄭直說。他也將這家風傳承于下一代。
回顧數十年從醫、科研及指導研究生的歷程,鄭直認為,優秀醫生須技高不傲、嚴謹求實、醫德高尚、責任心強,始終以患者為先,盡力為患者解除病痛。
如今,鄭直用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的擔當,希望他的故事激勵更多醫務工作者以所學所長回報家鄉、奉獻醫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