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主要媒體記者組成的采訪團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了一場以“深挖歷史文脈,見證時代新貌”為主題的深度調研活動。在四天的時間里,記者們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和現場體驗等形式,先后探訪了西夏陵遺址公園、賀蘭山巖畫、漫葡小鎮、閩寧鎮新貌展示中心、黃河宿集、沙坡頭旅游景區、隆德老巷子、六盤山紅軍紀念亭、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志輝源石酒莊等地,并體驗了吳忠早茶的獨特魅力。
西夏陵遺址公園不僅是西夏王朝的歷史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漫步在陵區,一位記者感嘆:“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它的保護與傳承對于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賀蘭山巖畫則是一部刻在巖石上的史書。這些石頭上的史前藝術,記錄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與信仰,也是研究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資料。記者們仔細觀摩這些古老的符號,聆聽專家講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深刻體會到寧夏作為多民族交匯地的文化深度。
在六盤山紅軍紀念亭,采訪團重溫了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重要途徑地,站在紀念亭前,一位年輕記者不由感慨:“紅色文化是寧夏的精神財富,也是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六盤山下閩寧鎮則展現了寧夏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卓越成就。從昔日的“干沙灘”到今天的“金沙灘”,閩寧鎮的變化是中國扶貧事業的縮影。記者們通過實地走訪,深入了解了當地產業扶貧、生態移民和文化建設的成果,感受到了寧夏人民奮斗不息的時代精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寧夏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通過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工程,這里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在沙坡頭旅游景區,記者們體驗了滑沙、騎駱駝等沙漠活動,感受了黃河與沙漠共生的奇觀。沙坡頭不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生態治理的典范。
黃河宿集則以其獨特的民宿文化和生態理念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這里將傳統黃河民居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在漫葡小鎮志輝源石酒莊,記者們品嘗了當地的葡萄酒,了解寧夏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歷程。而吳忠早茶則是寧夏多元飲食文化的縮影。從八寶茶到手工面點,每一道菜品都體現了當地飲食文化的精致與多元。一位記者表示:“早茶不僅是飲食,更是一種文化儀式,反映了寧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不僅是《大話西游》等經典電影的取景地,更是一個展示西北民俗文化的平臺,以其獨特的西北風情和影視文化吸引了無數游客。隆德老巷子則是一條充滿歷史氣息的古街。記者們走訪了當地的手工藝人,了解了隆德剪紙、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老巷子的修復與活化利用,展現了寧夏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創新中的探索與成果。
從紅色文化的傳承到鄉村振興的實踐,從黃河生態的保護到多元文化的交融,寧夏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