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眉山市農業局與丹棱縣農業局技術人員,一起在丹棱縣張場鎮省定貧困村——廖店村,開展科技幫扶活動。劉敬宗攝(視覺四川)
7月底以來,省農業廳大招頻發
聚焦
7月底剛履新的省農業廳廳長祝春秀,打破先調研再開展工作的慣例,連續多次專題研究農業產業扶貧和農技員駐村工作,“省領導給我提要求最多最重的就是扶貧,時間已不允許歇氣,倒逼我們思想上緊起來、工作動起來、措施落下去。”
不到一個月時間,省農業廳頻發大招,四川農業扶貧驟然加碼提速。
□本報記者 李淼
措施
●按規定發放補助,購買保險,讓農技員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調整專業不對路、工作落實較差的農技員
●省內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與每個市州組建一個農業產業綜合技術指導專家服務團,省農科院、川農大、省草科院分別對口涼山、甘孜、阿壩
考核
●13位廳領導首次全員出動,帶隊核查督查
●駐村農技員填寫“個人績效考核登記表”,包括進村時間、走訪貧困戶制定脫貧技術方案等10多個指標
●獎懲逗硬,年度內被省級督查和督查通報2次以上的處室單位、市縣,年度考核一票否決;對農技員、相關責任人在評先評優、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等方面一票否決
駐村農技員到位
個別地方還有缺口,實際蹲點時間有欠缺
正是釀酒葡萄成熟期。8月14日,金川卡撒鄉色爾嶺村村主任楊明剛忙著為采摘和營銷做準備。3個月前,時任省農業廳廳長親自為他和其他13個縣80個貧困村干部授課。這樣的省級農業扶貧示范班已辦了7期。
省農業廳下派蓬安楊家鎮伏嶺村任“第一書記”的范景勝也已帶領全村發展黑山羊1200只。“30多戶貧困戶建起標準化羊舍,10月就能賣錢見效益。”這個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羊專家”信心十足。
這正是農業脫貧兩大突圍路徑:教本領,一村一名農技員和貧困村貧困戶、村干部培訓全覆蓋;換窮業,帶老鄉奔富路。目前,全省11501個貧困村農技員到位,培訓村“兩委”主要負責人10551人、貧困戶139.2萬人次。17個中央和省級涉農項目全部落地,落實資金12.09億元,全面完成了貧困縣、村產業脫貧規劃編制……
短板依然存在。“農技員主要是部分地區配置落實不夠、駐村時間不夠、素質技能不夠。”農業廳科教處負責人表示。
初步摸查顯示,四川省個別地方駐村農技員有一半未到位,到位的近半未落實每年駐村2個月的要求。記者在一些貧困大縣也發現:有的任務壓給鄉鎮,鄉鎮則讓非農口干部擔任;有的畜牧村派的卻是果樹行家;一人兼任多村現象也不少。
有多種原因,如三州地區本身存在較突出的“有編制無人員”現象,甘孜農技員缺口500余人。
農業產業扶貧,祝春秀認為存在產業長短結合、功能分區、政策發揮三個不夠,“部分地方長效增收產業基礎較薄弱,當年短期增收項目普遍又較少。有的大面積發展單一種植業,一定區域內存在同質化傾向,因村因戶施治落實也簡單化。”
省農業廳明確:用超常規動員、超常規激勵、超常規問責,聚焦問題、盯住差距,把農業產業和技術扶貧抓實、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