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團圍繞著廖秀英聊起來
廖奶奶咸鴨蛋銷售火爆
說到脫貧致富的故事,瑞金當地還有位家喻戶曉的“大紅人”,她就是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廖秀英。
廖秀英祖籍廣東,日本侵華時期,她被參加革命的父母送到江西瑞金避難,父母為國捐軀后,她便扎根于這片紅色的土地。幾十年來,廖秀英練就了腌制咸鴨蛋的好手藝。2015年,八旬老太廖奶奶試水農村電商銷售咸鴨蛋,成績斐然,帶動一方產業發展。
25日,記者來到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現年86歲的老奶奶廖秀英正忙著腌制咸鴨蛋:將精選的土鴨蛋用清水洗干凈,晾干后裹上黃泥、鹽等其他作料,腌足滿滿40天。一個多月后,咸鴨蛋就能搭上村口電商的快車,成為大家餐桌上的美食。
“我16歲開始腌制、售賣咸鴨蛋,那時還要步行到三公里外的集鎮上賣咸鴨蛋。沒想到,現在網絡就能將我的咸鴨蛋銷售到全國各地。”廖秀英樂呵呵道,這些土鴨蛋都是由村里貧困戶提供的,現在銷量越來越好,供不應求。
壬田鎮鳳崗村村支書張運來介紹,鳳崗村山清水秀,土鴨自然放養,鴨蛋營養價值高。2015年12月,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注冊成立,采取“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免費為貧困戶發放鴨苗,等鴨子生蛋后,合作社再以高于市場價3毛錢左右的價格收購鴨蛋。
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對象結對,讓貧困戶參與土鴨養殖,既幫助貧困戶拓寬致富路子,又解決土鴨蛋貨源問題。張運來說:“合作社自去年加入村郵樂購以來,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共賣出咸鴨蛋200萬個,月純利潤18萬元,發展貧困戶社員23人,幫助貧困戶年均增收2萬余元。”
不僅如此,壬田鎮依托產業和區域優勢,因地制宜,全力推進蛋鴨、白蓮產業規模發展。加快白蓮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從養鴨到制作、銷售的產業鏈,帶動了周邊群眾抱團發展,共同致富脫貧。
時代在發展,思想在解放,蘇區人民正以產業帶動發展,群眾抱團發展,形式多樣化的增收方式脫貧致富,奔跑在小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