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老外談(1):中國經濟主動換擋謀求可持續發展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在維持了30多年經濟兩位數增長之后,中國經濟開啟了年增長率為7%左右的穩健增長時代。盡管大家對7%充滿了爭議,但據預測在7年之后,中國經濟總量仍將實現翻番,達到20萬億美元。對于一個體量龐大的經濟體而言,能實現這樣的經濟增長堪稱奇跡。
中國現在如果繼續追求過去的高速增長,那么代價可能是無法承受的。事實上,也正是源于對經濟過熱的擔憂,才促使中國政府主動采取措施放緩了經濟增長的腳步。
當然中國無需擔憂外部因素對其經濟的拖累。中國的經濟結構構成足夠豐富,從農業、制造業、旅游業再到金融業等各產業領域都有很大的回旋和增長空間。對于一個成熟經濟體而言,維持5%至7%的增長率并不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
過去30多年的增長必然伴隨著發展不均和效率低下的情況,比如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地區經濟增長不均衡,不同產業間增長不均衡。這些不均衡現象本身對中國經濟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能抓住機會進行經濟結構升級,令工業和制造業基地更加多樣化,就能為欠發達地區和落后產業帶來新的發展與生機。

為維持高增長率,常被談及和熱捧的宏觀調控政策即是將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內需拉動。中國國內消費者總數龐大,多達13億,比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總和還要多,這個數字足以使中國生產制造業工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必擔心失業。也正因為該內需規模,中國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內需驅動型經濟體。
此外許多產業如國防、制藥等是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有些地區比如中西部也在積極重振當中。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也已成為新經濟增長引擎,從而更有利于中國經濟更穩健、更可持續性地發展前進。銀行和金融業也更趨于開放,展現出不可估量的潛力,有望為經濟總量貢獻更多的份額。
所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不在于增長速度而在于可持續性發展,在于真正使經濟增長有利于人民、合理分配社會財富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使得經濟增長落實和惠及到國家的各個階層和各個區域。
經歷了過去一段時期的快速經濟增長,中國應該將精力更多地放在經濟增長的方向上,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利用綠色科技發展綠色環保的經濟。
中國應該抓住這次機會,促進經濟向可控、可測、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和模式上轉變,開啟經濟發展的新紀元。
本文作者為新加坡政治評論員。






- “海外豆瓣”IMDb評選年度十佳電影 你看過幾部?
- 假裝在英國 從影視劇中的英倫關鍵詞感受英倫風
- 謝耳朵將在萊納德婚禮上攪局 盤點美劇婚禮上的麻煩事
- 美劇偏愛中國元素 中國人形象這些年變化幾何?
- 一往情深深幾許?七夕尋覓光影故事背后的愛情箴言
24小時新聞排行
24小時熱評排行
獨家策劃
當地時間2015年7月14日,英國倫敦,動物保護者帶狐貍面具舉行游行示威,反對政府恢復狐貍捕殺法案。
詳細>>精彩推薦
- [熱點] 53歲克魯尼被曝造人成功 嬌妻已懷孕3月
- [電影] 《少年時代》拿下英國電影學院獎
- [頒獎] 第57屆格萊美獲獎名單出爐
- [熱議] 筷子兄弟方否認全美音樂獎買獎:買得起嗎
- [拍賣] 瑪麗蓮夢露300件遺物將拍賣 預計可以售出621萬
- [電影] 環球難以終結《速激》系列 辟謠稱至少還有三部
- [熱點] 《西游記》重播3000次 六小齡童申吉尼斯
- [蠟像] 海瑟薇新蠟像嚇人 發型土氣張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