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金牌和舉國體制依然需要 體制改革要區別對待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中國日報網3月8日電(記者 孫曉晨)1月刊發于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針對目前體育領域不正之風的一篇檄文將矛頭直指“金牌至上”的體育政績觀,引發了關于2008年奧運會以后中國體育是否依然需要爭金奪銀來體現大國地位的爭議。
全國政協委員姚明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的競技體育發展還是需要金牌的“刺激”,但是培養人才的體制要根據不同項目的不同特點來區別對待。
“金牌我認為還是需要的,但是我們要進行分類看待。中國的金牌大戶項目大部分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比如體操和跳水,它們的市場號召力比足球和籃球差很多。對于這些項目而言,(舉國體制)不用改。”
針對中紀委巡視組進入體育總局以后提供的反饋意見,總局隨后做出了取消亞運會、奧運會貢獻獎評選,對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只公布比賽成績榜,不再分別公布各省區市的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的決定。
姚明認為全運會取消獎牌榜意義不大。
“任何體育比賽都是要拿冠軍的,哪怕籃球爭個前八也行。一旦有比賽,一定有排名,競技體育上場就是要贏,這是很正常的,” 姚明說。
“但是籃球和足球通過原有的辦法都沒有取得和我們大國形象相匹配的成績,那就應該改變了。體育管理對項目也要分類,不應該一刀切。不要全部去金牌化,全部放給市場。哪些項目應該放給市場,哪些項目應該抓在手里應該分類。體操、跳水、舉重這些項目沒有通過市場運營自主造血的能力,確實需要舉國體制的支持。”
“三大球表面上看是運動員在奧運會比拼,但是背后比拼的是培養體系。各自的培養體系是否可以為這個項目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很明顯舉國體制培養那些項目是有優勢的,那我們不用改。而像足球、籃球和網球這樣的項目,西方國家已經用成績證明了是應該在職業化體制里培養的,在我們的舉國體制里就是弱勢。我們看問題要區別對待。”
(編輯:高晴)


- 阿根廷西北部兩直升機相撞 機上10人全部遇難
- 數十名中國孕婦被美移民局約談 或被聯邦法院傳喚
- 美制裁7名委內瑞拉官員 委稱將作出回應
- 民調顯示安倍內閣和日本自民黨支持率雙雙下滑
- 俄羅斯確定殺害涅姆佐夫兇手
精彩熱圖
新聞熱搜榜
24小時新聞排行
24小時熱評排行
獨家策劃
當地時間2014年11月30日,委內瑞拉加拉加斯,超過5000人參加色彩跑活動,俊男靚女炫彩狂歡,為兒童醫院籌款。
詳細>>精彩推薦
- [電影] 《少年時代》拿下英國電影學院獎
- [頒獎] 第57屆格萊美獲獎名單出爐
- [熱議] 筷子兄弟方否認全美音樂獎買獎:買得起嗎
- [拍賣] 瑪麗蓮夢露300件遺物將拍賣 預計可以售出621萬
- [電影] 環球難以終結《速激》系列 辟謠稱至少還有三部
- [熱點] 《西游記》重播3000次 六小齡童申吉尼斯
- [蠟像] 海瑟薇新蠟像嚇人 發型土氣張血盆大口
- [新片] 人氣日劇《MOZU》將拍電影版 西島秀俊繼續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