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中東之行:凸顯中國在中東的新角色
羅思義 John Ross (英國)
習近平本周將訪問中東最重要的三個國家埃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地,也是世界上政治關系最難處理的地區之一。 中國國家領導人此行意義重大,中國對中東的外交政策,對于地區局勢,乃至國際形勢,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與中東國家間存在巨大的共同經濟利益。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中心,而中東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地,為工業生產提供著必不可少的能源和原材料。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中東石油最大的買家,但美國目前正在努力利用成本高昂的液壓破碎法等新能源技術開采石油,力求做到能源領域的自給自足。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中東地區出產的石油,不僅產量巨大,而且目前是世界上價格最低。因此,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中一個重要的地緣節點就在中東。
中國政府本月中旬發布了《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適用于整個中東地區,也包括非阿拉伯國家伊朗。這份文件提出了“1+2+3”合作模式,以能源作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作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和新能源作為三個重點發展的技術領域。
但是中東事務從來不能僅從經濟角度來衡量,與中東有關的其他維度將給習近平此訪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習近平此行在經濟領域之外的成果和建樹,將具有更加重大的世界意義。
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犯下的錯誤給這一地區帶來了災難性后果。美國2003年對伊拉克的侵略,以及此后一系列行動,將中東拖入動蕩的時代,美國在中東制造和引發的消極影響遠遠超越了美國中東政策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