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塔城的巴克圖口岸,出口的車輛忙忙碌碌,運載著蘋果、橘子、彩椒通過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奔向國外的各大商超,跳上了國外百姓的餐桌。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2018年新疆口岸出口農產品44.12萬噸,貿易額38.94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86%和4.04%。
據了解,2013年12月23日,我國與周邊國家開通的首個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在中哈巴克圖-巴克特口岸正式運行。2015年,中塔卡拉蘇-闊勒買口岸、中吉吐爾尕特-圖嚕嘎爾特口岸、中吉伊爾克什坦-伊爾克什坦口岸相繼開通了3個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至此,烏魯木齊海關已在4個口岸開通了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并且通過優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完善通關保障,深化國際合作等措施形成了優質高效的“綠色通道”快速通關模式。
烏魯木齊海關開辟專用通道,提供特色通關服務。在各口岸“綠色通道”業務現場均設置專門窗口,優先辦理農產品進出口的運輸工具備案、接審單、放行等海關業務;在非海關作業時間提供預約通關服務,指定專人對接驗放等便捷通關措施;設置農產品進出境專用通道,通關全過程實行專人引導、專崗開展服務,保障農產品進出口“即到、即驗、即放”;實施預約查驗、優先查驗等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根據農產品的存儲時限、標準的要求不同,對農產品進行分類,實施差別化管理,對于果蔬類、易凍易腐類農產品設置優先辦理程序,優化調整現場作業順序,盡可能縮短海關通關時間。
烏魯木齊海關還通過廣泛應用機檢查驗,降低通關成本。對農產品進出口適用較低查驗率,壓縮農產品通關時間;確需查驗的,全面應用H986機檢實施非侵入式查驗,盡量減少因人工查驗導致包裝、質量的破壞;對企業申請在非海關監管場所裝運的,實施“門對門”服務,將關口前移到果蔬等裝運現場,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針對“綠色通道”農產品的鮮活性、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特點,烏魯木齊海關在與相關聯檢單位開展了聯合登臨檢查、聯合執勤執法等監管查驗“一站式”作業,改串聯作業為并聯作業,大幅度壓縮通關時間。針對口岸停電、斷網等突發情況,專門制定了農產品突發情況通關應急預案,全力保障農產品快速通關。
烏魯木齊海關積極倡導創建“出口食品農副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加強種植基地的日常監管,指導企業和基地加強質量管理,積極推行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有機等認證,促進種植業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并將海關監管環節前延至示范區。
烏魯木齊海關密切國際合作,與哈、吉、塔三國邊境海關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定期會晤、相互通報情況、設置聯系熱線等方式,及時協調解決農產品通關境外環節遇到的問題,為打開國外市場,實現我國農產品國外段準入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