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星期四
今天是晴天。上午看到華盛頓市區一條主路上來往的車輛稀稀落落,路邊行人很少。這種狀況已持續至少兩個星期。沒有風,在湛藍的天空背景下,一片白云好像是掛罥在長林梢,久久不愿離去。
正是中國人所謂“煙花三月”的時節。詩人托馬斯 納什(Thomas Nash)也說“甜蜜之春天,是一年之中的快樂之王!”他描述的到處繁花盛開、春寒而不料峭、俊鳥時時啼叫的場面在華盛頓是尋常街景;然而,沒有女士圍著圓圈跳舞,更沒有看到他描繪的“情侶忙著約會,老嫗在陽光下閑坐”的場景——這個春天多少是有些靜寂的。
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勢頭,按照美國總統特朗普和衛生專家的建議,大約百分之九十的美國人在家隔離,基本摒棄社交活動了。
白宮上月16日發布的“15天減緩病毒擴散”倡議還要求人們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和禁止10人以上的聚會,大部分美國人很不習慣,他們已忍著性子嘗試了半個月,但到月底評估卻發現病毒較月前相比更為肆虐,于是總統不得不下令把這一“行為指引”延長到四月底。
陽光還是一樣的煦暖;戶外也是一樣的明亮。城市的水、電、氣,電視的直播,一切似乎沒有什么改變,然而一切都已發生改變。這是最讓人感到魔幻的地方。
誰能想象,紐約離華盛頓特區乘火車三個半小時的車程,現在正變得遙遠而陌生。連接華盛頓特區和紐約的Amtrak直達快速火車已停運多日,而紐約正上演著人間煉獄的慘劇,比百老匯曾演過的任何一部悲劇可能都更悲催。
首先是確診的人數。3月1日,紐約市報告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一位從伊朗旅行回來的39歲的曼哈頓婦女),一個月之后竟超過5萬例,占到美國確診病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而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更是反復警告4月5日將會是一個病情高峰日。
其次,紐約市死亡人數已近1400,各火葬場已被允許延長營業時間,街頭出現了45座汽車改裝的“移動殯儀館”。布魯克林區一家醫院的太平間前天(周二)就已停滿病亡者的尸體。整個紐約州的新冠狀病死亡人數72小時內翻了一番,在昨天達到1,900人。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Andrew Cuomo)說:“從很多方面來說,紐約州都是美國的縮影。” 以往,逝者撒手人寰之前多數情況下會有親人陪伴在側,不至于孤零零地度過生命最后時刻;而由于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新冠病死亡者往往是孤獨離開人世。
來自五角大樓一則消息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死亡人數,美國國防部按照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要求正在想方設法準備多達10萬個尸體袋。
而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增多并沒有減輕人們的焦慮。人們已經了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冠狀病毒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癥狀,例如發燒和咳嗽。但是對于其他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健康問題的人,它會引起嚴重的癥狀,例如肺炎。
但4月1日新加坡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新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有一成可能是被攜帶病毒但尚未出現癥狀的人感染的。
這種情況甚至令美國政府負責傳染病防治的最高官員、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都大惑不解。他說,醫學專家們還沒有弄清為什么有些看似健康的人被病毒感染后只會出現輕度或無癥狀,而另一些人卻病得很重。他今天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今日”節目中表示,他“從一開始就對這種流行病感到困惑”。
不管如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還是修改了其定義感染風險的方式,指出,從本質上說,任何人,不管是有還是沒有癥狀,都可能是病毒攜帶者。但CDC和世界衛生組織都沒有改變關于大多數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立場。
而圍繞著口罩正上演著各種大戲。
首先是圍繞著加州一醫療工會發現巨量口罩供應引發的爭論。3月21日,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名為“服務性行業雇員國際聯盟-西部聯合健康工人”的工會(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United Healthcare Workers West)為應對疫情,滿足會員對防護用品的需求,開始滿世界找口罩供貨源。
3月26日該工會宣布找到了一家可以提供3900萬個口罩的供貨商。而此前周,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宣布司法部將打擊囤積個人防護用品的行為。于是有人將這兩件事連在一起。實際上,巴爾部長是24日作出相關宣布的,而加州工會雖然是在26日才找到貨源,但它的搜尋工作在巴爾部長做出相關宣布的三天之前就開始了,而且這3900萬個口罩非供貨商所囤積,其具體購買使用者有九家,包括州政府和加州醫院協會等等,這些信息工會已在26日的公告中詳細列出。
搞笑的是,一些社交媒體作者想象力特別豐富,說美國在從中國和俄羅斯等地通過采購或接受捐贈等方式得到大量口罩之后,才宣布在國內找到了3900萬個口罩,是典型的“美國陷阱”。這種說風就是雨的報道人們只好一哂了之。
其次是口罩戴與不戴的問題,這在美國漸漸地有了解答。一開始絕大多數美國人會說,“沒有健康問題就不用戴口罩”。我最近兩次出門,一次去郵局,一次去購物,硬著頭皮戴了口罩。發現郵局沒有其他人戴口罩,但超市戴的人當中亞裔和其他美國人都有。
這幾天在白宮簡報會上,有關口罩的話題一再被提及。比如3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美國民眾佩戴口罩的潛在需求時,特朗普總統表示,美國人“可以戴圍巾”來替代口罩;他希望美國生產的口罩能送到有需要的醫院。
但昨天有兩位議員在推動公眾戴口罩。今天,紐約市長白思豪要求紐約市民在外出或靠近他人的時候要做“面部遮擋”(face covering),用圍巾、大手帕或者自制物遮住面部,不過不要戴供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所需的外科口罩。他說:“當你做好面部遮擋的時候,你正是在保護其他人。”
洛杉磯市長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也建議該市400萬人戴口罩,并說沒有口罩用頭巾遮擋口鼻也可以減慢病毒傳播并提醒人們彼此保持距離。
這位戴著口罩的市長說,“我知道這看起來很是‘超現實’。我們將不得不習慣于這樣見面。”
再其次是有關口罩“超現實”的場景有些甚至堪比國際大片。
請看這么一個片段(根據法國RFI電臺和《英國每日電訊》4月2日相關報道“還原”的現場):
時間:上周四
地點:中國某機場
人物:法國人、中國機場工作人員,以及聞風而至的美國人
事件:法國人歷經辛苦終于在中國采購到了幾百萬只口罩。馬上要裝上貨機啟程飛往法國。他們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
就在飛機要起飛的幾分鐘前,一群行色匆匆的美國人走向了停機坪。這些盟友們顯然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一聲不響從口袋和手包中掏出了家伙——美元現金,大把大把的現金。
“賣給他們多少錢一只?”這些人說。“我出三倍、四倍的價,賣給我們吧。”
一旁的法國人傻眼了。等他們明白過來時,口罩已被美國人搞走了一大批。
美聯社4月2日的新聞報道有兩段是這樣說的:
在法國,該國受災最嚴重的東部地區米盧斯的一名高級衛生官員說,美國官員沖進了中國的一個機場以搶走法國訂購的裝滿一飛機的口罩。
“在停機坪上,美國人趕到了,掏出現金,支付比我們訂單價高三到四倍的費用,所以我們真的得打起來了,”米盧斯急診醫生讓?羅特納博士周三對RTL電臺說。
法國媒體報道此消息時用的標題是“從中國飛往法國的口罩最后一刻被美國綁架(Face masks from China intended for France ‘hijacked’ by US at the last minute)”。羅特納說他從中國訂購了500萬只口罩,周二晚上一批貨200萬只已到法國。
吊詭的是,美聯社報道的事,美國通過法新社辟謠。今天(4月2日)下午看到一則法新社報道引述美國一位高級官員的話說,“美國政府沒有購買從中國發往法國的口罩。和此信息相左的報道都完全是虛假的。”
到周四上午,美國確診病例超過23萬。白宮大流行病工作組估計,即使遵守社交隔離等指南也將會有10萬至24萬人喪生。
這一天公布的另外一組數字,反映的不是魔幻,而是現實:冠狀病毒的爆發在短短兩周內已使1000萬美國人失業:上周330萬人申領失業救濟,而這周又有660多萬人加入申領的行列。這是美國就業市場有史以來發展最迅猛、最令人震驚的崩潰,經濟學家警告失業率可能達到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現實如此,未來如何呢?
紐約州州長庫莫說預測表明紐約危機將在四月底達到頂峰,高死亡率持續到七月。
“它將怎樣收場呢?人們想要答案,”庫莫說。“我想要答案。答案是沒人能確定。”
(花生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