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灘鎮神峪川景區的圪嶗村全貌。謝耿華 攝
為了提升黃龍縣生態農業產品附加值,化資源優勢為資金資本,大力探索走出一條三產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助推鄉村振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群眾增收。
近年來,黃龍縣多渠道培育壯大脫貧長效產業,生態農業品牌、生態工業規模拉動并助力扶貧,激活生態旅游市場,發展休閑觀光游、構建貧困群眾增收保障網,緊盯產業增收,強化三產大融合、推進扶智育新業,實現穩定脫貧夯實鄉村振興產業根基,使產業持續發展穩定增收。
為了更好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多元化發展,推動農旅融合大發展,黃龍縣瓦子街鎮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就近創業、入股分紅等方式,依托兩大基地旅游資源優勢,建立了高山冷涼蔬菜、中藥材、食用菌、水產養殖、金絲皇菊5個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三大產業,建成農商互聯、產業發展、旅游服務3個服務中心,新建物流中心、蔬菜冷庫、菊花加工車間,推出紫蘇油、金絲皇菊等扶貧產品,提高農特產品附加值,壯大鎮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農戶資產性收益不斷增加,有效實現鄉村旅游與脫貧攻堅的互動雙贏,以旅游項目帶動當地土特產銷售、餐飲住宿、產品深加工等農村二三產業蓬勃發展。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白馬灘鎮神峪川景區的圪嶗村更是打造了集休閑、度假、康養、露營、采摘、文化民俗為一體的旅游度假村,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村里的核桃、蜂蜜等農副產品也變成了旅游產品。“我們以返璞歸真的理念建設美麗田園,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同時統一建筑風格,以提升田園生態和鄉村文明。” 白馬灘鎮組織委員贠變俠說。2019年,接待游客48萬人,全村旅游產值達200余萬元。
同時,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借鄉村旅游發展中蜂、羊肚菌、采摘園等。除此之外,打造核桃、櫻桃等采摘園,發展羊肚菌種植、中蜂養殖等村集體經濟,圪嶗村所在的白馬灘鎮農業也由“生產型”轉向“生態型”,生態保護、旅游開發、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在創新發展的同時脫貧質量穩步提升。
蜂農在白馬灘鎮中蜂養殖場忙碌。新華網 王智超 攝
中蜂養殖作為黃龍縣繼核桃之后又一重要產業,將打造集保種繁殖和懷舊觀光為一體的花園式旅游蜂場的“全國中蜂第一縣”,既幫助蜂農提高養殖技術,又依托神峪川景區,實現農旅融合,產業多元,增加收益。2019年榮獲“全國養蜂精準扶貧示范縣”、“全國蜂業優秀之鄉”稱號。現已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中華蜜蜂之鄉”殊榮。
據了解,黃龍縣發展中蜂養殖戶1659戶,建成標準化中蜂養殖示范場30個,100箱以上養殖場(戶)136戶,中蜂養殖合作社5個,中蜂養殖協會3個,培育蜂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個,產業投資公司1個,養殖中蜂9.1萬箱,生產蜂蜜1400噸,實現產值7455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330元。
截至目前,黃龍縣共有建檔立卡戶1702戶4110人,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6946元增加至2019年的11916元,增長71.6%。蘋果、核桃、中蜂養殖、中藥材種植及特色養殖等已發展為縣域主導產業。(王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