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麗君):“十三五”以來,貴州省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向縱深發展,推動“四個強化”,做實“四個融合”,奮力實現數字經濟“六個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貴州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排名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大數據“硅谷”。
建設數據中心 貴州具有先天生態優勢
貴州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15度左右,PM2.5數值常年在30以下,節約了大量的空調耗電成本。貴州還是西電東送的起源地,水煤資源豐富,電價相對較低。此外,貴州地質結構穩定,未發生過大型地震,數據安全系數較高,因此也被稱為“中國機房”。
目前,公安部、人民銀行等多個國家部委已將數據中心落戶貴州,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蘋果、華為等一批大型企業的數據均存儲在這里。
“華為云”數據中心(攝影:任麗君)
記者實地走訪了“華為云”數據中心,貴安新區產業發展局大數據科負責人楊帙林告訴記者,“華為云”數據中心第一期建筑面積約為48萬平方米,可安裝存儲服務器約60萬臺,將存儲華為在170個國家的管理數據。
遠程醫療大數據監管平臺 確保群眾“足不出戶看名醫”
遠程醫療服務展示(攝影:任麗君)
貴州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致力于解決民生領域突出矛盾和問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貴州省衛健委搭建的遠程醫療大數據監管平臺。
貴州率先在全國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院遠程醫療體系全覆蓋,率先將遠程醫療服務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報銷范圍,將醫療資源下沉,讓居住在不同地區的群眾能夠共享優質醫療服務。平臺則運用大數據手段監管問診,設置自流程化的預警提示,確保醫院及時響應,讓群眾切實享受到“足不出戶看名醫”的便捷服務。
打通數據建立預報模型 進行防洪抗旱預警監測
防汛抗旱預警監測系統展示(攝影:任麗君)
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貴州本土培育的創新企業自主研發的防汛抗旱預警監測系統,該系統已被國家應急部采用。目前,全國所有應急管理部門都在使用這個系統進行防汛抗旱預警監測。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系統通過打通水利、氣象、衛星遙感等數據建立預報模型,可對全國范圍內洪水、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進行預警監測。過去的洪水預報通常是提前20分鐘,現在通過該系統可以提前到72小時趨勢預報,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水文模擬、三維展示等高新技術和手段,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
大數據發展產物《數典》在全球發布
《數典》及其他專業工具書展示區(攝影:任麗君)
《數典》是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將理論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標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部全面系統研究大數據標準術語的多語種專業工具書。《數典》在全球的發布,使得我國在制定大數據標準術語體系方面爭取到了一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