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9日訊(記者 梁木) 每當夜幕降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的土地上,便會亮起連片的暖黃色燈光,像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這些亮燈的土地,在白天是農田,夜晚是燈海,生長期是一片綠色,掛果期長滿了紅艷艷的火龍果。
圖為隆安縣一處火龍果基地夜景。反季節補光系統可提高畝產1000-2000斤,利潤提高6000元左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攝
這是隆安縣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利用現代化技術在夜晚模擬太陽光波,為火龍果“補光”,促進火龍果的光合作用,以提升火龍果的質量和產量。
小小的火龍果,成為隆安縣的大產業,帶來脫貧致富的希望。
廣西金福農業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在隆安縣丁當鎮流轉5500畝土地建成規模化火龍果種植區,年產值近1.3億元。近年來,金福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工資等帶動貧困戶累計10712戶42090人。
丁當鎮保灣村咘伍屯村民盧春弟,已經在金福公司的火龍果基地里工作5年時間了。聊起過去的生活,盧春弟的聲音有些哽咽:“以前生活非常困難,女兒要上學的時候家里都沒有錢,只能在家里呆著。”
圖為盧春弟(左)在火龍果基地內工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攝
2016年,村里的干部找到身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盧春弟,介紹他到金福公司務工。開始時盧春弟心里還有疑慮,因為自己是肢體四級殘疾,擔心老板不肯雇用自己。
“沒想到老板對我們都很好,現在有了固定的工作,每個月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兩畝多的地也租給了公司,每年還有土地流轉租金2000多元的收入。”盧春弟欣慰地說,如今女兒也在南寧順利讀完了幼師,找到了工作。
金福農業公司目前聘請固定工250人,其中貧困戶84戶168人,還根據工作實際,每天約雇用散工150人,其中貧困戶約100人次。此外,金福農業還成立“伊蜜紅心火龍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貧困村利用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參與公司運營,確保每年獲得保本分紅,成功帶動隆安縣500戶以上貧困戶連續三年獲得穩定增收,帶動10個貧困村、24個貧困村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通過扶貧小額貸款委托經營的方式,幫扶勞動能力低下的貧困戶參與經營并分紅,帶動280戶貧困戶實現戶年均增收3916元。
圖為金福農業公司的火龍果基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攝
隆安縣憑借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發展出大面積連片種植紅心火龍果基地,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道路中,摸索出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村企合作享股金的“五金模式”,實現了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和貧困戶多贏的局面,小小的火龍果變成脫貧致富的“金果”。
(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