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9日長沙訊 “短篷暮艤湘江宿,坐見江豚起還伏。”宋代詩人王之道在《瀟湘夜雨》中描述了江豚在湘江中嬉戲的場景。剛剛立春,成群江豚就首次出現在湘江長沙段蔡家洲水域,一大兩小共三只江豚在清澈的湘江水里時而跳躍,時而翻滾,帶來了春江水暖的信號,也見證著長沙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高質量發展。今天發布的新一期《長沙一分鐘》聚焦長沙綠色生態環境,展示山水洲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山、水、洲、城的奇妙格局,讓古城長沙宛如一幅中國山水畫;岳麓山的密林翠綠欲滴,大圍山的杜鵑漫山紅遍,湖南省植物園的櫻花迎風盛放,灰湯的桃花把原野染成一片粉色,開慧鎮的油菜花惹來蜂蝶無數……長沙的春天來了!鮮嫩的綠、繽紛的紅,合奏出一江兩岸的春意盎然!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春天才不會寂靜。聽,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到處是鳥兒的唧啾,捉魚的小鸊鷉、吃水草的綠頭鴨、戴黑框眼鏡的棕背伯勞、高空中歡快歌唱的小云雀、留著“潮頭發型”的鳳頭鸊鷉,還有小天鵝、小白額雁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眾多野生鳥類聚集于此。
有統計數據表明,自從松雅湖退田還湖以來,因為水質好、魚蝦豐富,吸引了80多種野生候鳥到這里“暫住”甚至“定居”。岳麓山977種植物,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3000多種野生植物、6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水中大熊貓”江豚“造訪”湘江,更是給湘江長沙段水質打了高分。
近年來,隨著長沙市“大環保”格局的構建,長沙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保持在300天+,2022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首次實現“30+”,“長沙藍”已成常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瀏陽市、長沙縣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青山秀”之外,市民出門就能見綠。“一江一湖六河”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水文章”滲透到每一條支流、每一灣水面,“湘水綠”潤澤星城。
長沙的“顏值”越來越高,“氣質”越來越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綠道正在建設當中,未來,大家可以到長株潭綠心騎行散步,享受低碳生活。綠道建設還將結合圭塘河治理,打造開放、連貫的藍綠空間。這條28公里的城市內河已成為集生態與文旅一體的綠色經濟帶,周邊已建立起長沙首個海綿城市示范公園,游人徜徉一步一景,與輕風流水應和。
不負綠水青山,向春而行!讓我們在《長沙一分鐘》(視頻觀看地址:https://www.icswb.com/h/105705/20230209/800959.html)里體會山水生態、春和景明的春之韻味,見證高質量發展的強勁生態力量!(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