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28日電 當下俄烏沖突已持續一年,戰局依舊膠著,美國不斷拱火遞刀,迄今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3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與此同時,據美國progressive網站報道,美國及其歐洲盟友一年來所實施的制裁,造成多國經濟受到沖擊,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全球食品價格推至歷史高位,較貧窮的國家數以億計的人將經歷(正在經歷)貧窮和饑餓……然而,主要由美國“五大”公司主宰的武器制造商的股票獲得大幅上漲,美政府亦通過“控通脹”將美元武器化以維持其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地位。
文中提到,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減少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從而推高了價格。烏克蘭經濟已萎縮35%甚至更多。歐洲經濟體也受到沖擊。在2022年增長3.5%之后,歐元區經濟預計將陷入停滯,而英國經濟預計將收縮0.6%。與其他歐洲大國相比,德國更依賴從俄羅斯能源進口,預計2023年的增長只有可以忽略不計的0.1%。德國工業在2023年將比2021年多支付大約40%的能源費用。
其他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則從制裁的影響中獲得了暴利。西方石油公司把2000億美元的利潤存入銀行: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賺了560億美元,創下了石油公司的歷史紀錄。
在天然氣方面,像錢爾尼這樣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商和道達爾這樣在歐洲分銷天然氣的公司正在用來自美國的水力壓裂天然氣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戰爭在短期內恢復了歐洲對美國霸權的順從,但戰爭的這些現實影響可能會在未來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報道指出,在俄烏沖突一年后,很明顯誰是這場戰爭的經濟贏家——武器制造商。在全球范圍內由美國“五大”公司主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雷神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到目前為止,運往烏克蘭的大多數武器都來自美國和北約國家的現有庫存。戰爭利潤規模反映在它們2022年的股價上漲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上漲37%;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增長41%;雷神公司上漲17%;通用動力公司增長了19%。去年12月,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建立更大庫存的授權。
雖然少數國家和公司從戰爭中獲利,但遠離沖突現場的國家一直受到經濟困擾。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直是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小麥、玉米、食用油和化肥的重要供應商。戰爭和制裁導致所有這些商品以及運輸這些商品的燃料短缺,將全球食品價格推至歷史高位。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簽署的黑海糧食運輸協議緩解了一些國家的糧食危機,但該協議仍然不穩定。2月15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負責人馬丁·格里菲斯向對法新社表示,放開俄羅斯化肥出口是“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斯里蘭卡“一帶一路”倡議智庫主任瑪雅·馬杰蘭(Maya Majueran)在2月27日為中國日報的撰文中寫道,由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在內的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家庭對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世界各國繼續面臨巨大壓力。
然而,僅在2022年,美聯儲就七次上調關鍵利率,以遏制美國消費品價格上漲和控制通貨膨脹;今年2月1日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美聯儲激進的緊縮政策使美元走強。隨之帶來的是世界各國貨幣不斷走弱,推高了食品、燃料、藥品等進口商品的價格,并向其他國家輸出通貨膨脹。許多背負巨額債務的發展中國家受到美元走強的打擊尤其嚴重。美國利率越高,吸引的全球投資就越多。這可能大大減少流入其他新興市場的外國直接投資。聯合國一份報告稱,僅今年一年,美國加息就可能使發展中經濟體未來收入減少3600億美元。
馬杰蘭指出,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幫助各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改善民生,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然而,美國扮演著世界警察的角色,聲稱肩負著維護自由和民主的道德責任,卻將美元武器化以維持其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地位,并將經濟制裁作為一種工具,針對那些不順從或威脅到其利益的國家。
(編譯:馬芮 編輯: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