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23日電 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的政策持續沖擊塔吉特、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巨頭,而全美各地的小微企業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一份報告,小微企業在美國進口商中的占比高達97%,當關稅上漲時,這些企業便會面臨足以威脅生存的巨額成本。
報告顯示,這些小微企業的進口額占到全美進口商品總價值的三分之一,并且大約4萬家為小型制造商,他們大多依賴無法在美國本土制造的進口零部件完成生產流程。
這份報告不僅凸顯了小微企業在美國的國際貿易,尤其是進口方面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更揭示了這些企業所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困境。關稅直接影響進入美國的商品成本,而對于美國的小企業來說,哪怕是輕微的關稅波動也會對其盈利狀況產生深遠影響。
小微企業往往利潤微薄,財務靈活度有限,關稅上漲將迫使企業要么提高售價,要么自行承擔額外成本、削減利潤,甚至縮減庫存乃至業務規模。而對于往往首當其沖的小型制造商而言,生產成本的增加則會降低其競爭優勢,特別是面對能夠依靠資源優勢來抵消額外成本的大企業時。
當關稅陰云籠罩全美各州,小微企業被迫承受不同程度的重壓,最先凋零的也往往是這些經濟生態中的“毛細血管”。“我們的利潤空間已經很窄了,光是消化這10%的成本上漲就已經讓我難以承受。我們不能一提價就馬上轉嫁給消費者。”Amerisal食品的業主凡妮莎·法吉奧利(Vanessa Faggiolly)說,“這需要時間。即便我們有可能挺過去,也需要一段時間。”
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的一項指數顯示,全美小微企業目前的樂觀情緒處于低點,只有18%的企業主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投資長期資產。
嬰幼兒用品公司Busy Baby首席執行官貝絲·貝尼克(Beth Benike)在接受美國“NewsNation”新聞網采訪時直言,公司的運營正日益艱難。
“我們的企業規模太小了。”貝尼克坦言,“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制造的成本極其昂貴,只有大規模生產才能使商業模式對美國制造商有利可圖。然而,作為一家規模很小的初創企業,我們的訂單量根本無法達到讓制造商愿意合作的規模。”
貝尼克創辦這家公司的初衷是給家長們提供一些觸手可及又安全可靠的嬰幼兒產品。此前,公司所有的產品全部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因為沒有一家美國廠商愿意接單。但自從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以來,貝尼克的處境急轉直下。
她還透露,公司甚至曾經通過眾籌平臺發起眾籌,但“遺憾的是籌款金額與23萬美元的目標相距甚遠,而這正是我需要支付的關稅金額,過去5年進口產品從未遭遇過這種情況”。
盡管目前貝尼克湊齊了足夠的資金支付關稅,但將貨物裝船運回美國仍面臨重重困難。由于需求旺盛,她的運營成本已經翻倍。“必須把產品運回來,否則公司就沒有貨可以賣了。”她無奈地說,“但那樣我又將無力支付員工工資,也沒辦法支付其他各項開支。”
(編譯:高琳琳 編輯:齊磊 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