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會昌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因地制宜、巧妙融合
用徐徐展開的全域旅游新畫卷
為美麗會昌“風景這邊獨好”寫下生動注解
漫步風景獨好園,重溫紅色記憶;探訪洞頭畬族村,感受畬族文化魅力;暢游漢仙巖景區,領略八仙文化……行走在會昌大地,城鄉滿目皆景,為毛澤東當年盛贊“風景這邊獨好”賦予了新的內涵。
近年來,會昌縣委、縣政府按照“一核、一帶、三引擎、五片區”的全域旅游發展空間布局,不斷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扎實推進“獨好會昌”品牌戰略,目前形成了以漢仙巖、漢仙溫泉為核心的南部康養旅游區,以獨好園、西北街為核心的中部紅色旅游區,以和君小鎮、小密花鄉為核心的北部教育研學旅游區,構建了以八仙文化、戲劇文化、紅色文化、儒家文化等為內涵極具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
數字賦能塑造景區新IP
漢仙巖景區定位為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推進景區提升改造的同時,將傳統山水觀光旅游與創新技術旅游融合,推進數字化旅游經濟建設,融八仙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體,將十里畫廊、丹崖碧水與光影藝術、現代舞美巧妙融合,打造了一個大型沉浸體驗式光影夜游項目《悟道·漢仙巖》,讓游客在夜間也能領悟漢仙湖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藝術之美,塑造了漢仙巖景區核心IP。
《悟道·漢仙巖》光影劇先后獲得第十屆阿拉丁神燈獎——最佳工程類優秀獎、第十七屆中照照明獎工程設計獎一等獎,入選“5G賦能沉浸式文旅 XR開創數字化新未來”國際化論壇案例。景區在今年春節期間共接待游客約8.8萬余人次。游覽人數和旅游收入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同比去年實現游客量及營收雙增長。
探索“非遺+旅游”新路徑
洞頭畬情小鎮充分挖掘畬族民俗文化資源,利用畬族古建筑藍氏宗祠、聯班第、苞茂第等遺存及畬族“擺字龍”“竹竿舞”“畬族婚嫁”“打糍粑”“做擂茶”“烏米飯”“畬家酒”“米果”“甜葉米果”等畬族民俗風情內容,開發畬族風情游和畬族文化研學產品,探索發展“旅游+非遺+農業產業+鄉村振興”新路徑,使畬族文化成為旅游獨特優勢,吸引了眾多來自閩粵贛周邊城市和港澳的游客前來參觀體驗。
2022年洞頭鄉畬族村首批入選年度“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非遺旅游小鎮名錄。今年1月19日,舉辦了“畬漢一家親,共筑中國夢”會昌縣洞頭非遺小鎮第四屆“村晚”。洞頭“村晚”是當地畬族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草根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4年,成為會昌縣一張亮麗文化名片,入選了文旅部2023 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此次“村晚”有上千名游客圍坐在洞頭鄉鳳凰廣場,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還通過互聯網在線直播,吸引了線上40萬余人次觀看。
打造農旅融合示范景區小密花鄉
小密花鄉積極做好農旅融合文章,大力發展“富硒+花卉+鄉村旅游”產業。建設打造了格桑花海打卡點、華夏杜鵑第一園、半逕村鮮切花產業園、七彩龍輝富硒果蔬采摘園、小密農家大院、松果樂園露營基地和楊梅湖等鄉村旅游點。同時,完善配套設施,打造集富硒產品體驗采摘、休閑露營、花卉休閑旅游、攝影和勞動教育實踐研學旅行為一體的綜合體。
2022年國慶期間,小密花鄉憑借格桑花海打卡、休閑露營地、硒產品體驗館等項目,吸引了周邊縣市4萬余游客前來游覽體驗,景區多次進入全省旅游大數據平臺非閘機類客流前十榜單。自啟動景區復核提升以來,小密花鄉景區游覽服務進一步規范,綜合管理服務進一步強化,景區業態進一步豐富。景區以地域特色與農業資源、文化稟賦、旅游要素相結合,游客服務中心同時又是我縣數字農業、富硒農業的展示窗口,是我縣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個亮點。
首創院落群式紅色文化數字陳展
風景獨好園依托園區內毛澤東同志舊居和粵贛省委革命舊址群,統一對征收的民房進行改造布展,陳展手段上增加了虛擬主持人、全息影像、沉浸式體驗空間等數字技術,打造全國首座院落群式紅色文化數字陳展館,被江西省委宣傳部專家評為“全省創新、獨特魅力、非常精彩”,獨特的展陳布展方式也得到了廣大游客的稱贊。
春節期間,風景獨好園景區張燈結彩,浪漫煙花秀、卡通人偶巡游、天空之傘、侏羅紀恐龍樂園、粉色恐龍展、非遺剪紙展等活動精彩紛呈。同時圍繞“紅色文化迎新春,歡樂祥和過大年”的主題,舉辦了“紅色知識我來答”“紅色文化藝術展”“紅色展館我來講”“紅色電影我來看”等系列活動,通過參與紅色知識競答、參觀紅色主題剪紙、畫展、觀看紅色電影、傾聽紅色講解等,增強紅色旅游景區的吸引力,提升游客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春節期間景區共接待游客近5萬余人次。
打造特色鄉村旅游點
今年春節假期,會昌紫云山景區迎來了客流高峰,特別是竹筏漂流受到游客熱捧。紫云山竹筏漂流全長3.2公里,兩岸丹崖奇觀、翠竹蔥郁,美不勝收。游客們乘坐竹筏,一邊欣賞兩岸風光,感受丹山碧水之美,一邊與家人聊天,享受悠閑假期時光。
此外,2022年永隆鄉積極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圍繞著“茶鄉永隆”的名片,對照省4A鄉村旅游點的各項要求,積極補齊短板。改建了王良事跡陳列館,新建了生態河堤,改建了竹、茶研學和休閑的基地。修建了森林公園步道,舉辦了微電影夏令營活動和“隆的傳人 茶香永隆”首屆鄉村運動會,永隆茶鄉研學基地初見成效;周田鎮依托鹽資源以及“鹽米驛道”會昌去梅縣,腳夫們一擔貨去,一擔貨回的粵贛鹽糧古道故事,建設周田鎮羅田壩鄉村文旅綜合體——羅田樂園,領略老一輩人生活的艱辛,體會今天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