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岳陽,囑托“守護好一江碧水”。五年來,岳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如磐石的定力、久久為功的韌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岳陽之為”貢獻“長江之治”。
紅網岳陽站、時刻新聞岳陽頻道特開設專題“岳陽之為”,全面梳理總結岳陽各地各部門“守護好一江碧水”五年工作亮點,向全社會傳達岳陽堅決扛牢政治責任,不負時代和人民重托,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和鮮明導向,為建設新時代“守護好一江碧水”生態文明實踐基地廣泛凝聚思想共識和精神力量。
忙碌的城陵磯港。
紅網時刻記者 魏麒安 岳陽報道
清晨,城陵磯港像往常一樣,迎接著一艘又一艘滿載煤炭與礦石的貨船,巨大的吊車機械臂一刻不停地揮舞著,目送著一輛輛貨車駛入又離開,整個港口顯得忙碌而有序——這樣的畫面在這個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處上演了近二十年。
新港區伴港而生、因港而興,長達11.9公里深水長江黃金岸線,被打造成為岳陽至東盟、岳陽至澳大利亞接力航線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讓新港區快速發展起了現代物流、糧油加工等重點產業為主的臨港特色產業體系。一時間,城陵磯港成為了岳陽經濟發展的明珠。
然而,由于港口功能區分不明確,件雜貨碼頭與大宗散貨碼頭交叉擁擠在一起,加上港口設備設施都是“大齡選手”,貨物露天堆、塵埃滿天飛等現象成為常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城陵磯港碼頭工人的真實寫照,周圍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經常被漫天的塵埃折磨的苦不堪言,大家都說城陵磯港“病了”。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岳陽時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出了對長江岸線湖南段港口碼頭“關、停、并、轉”的重大部署,城陵磯港這個百年老港岌岌可危。
同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牽頭下,新港區參與組建運營湖南省港務集團,投資4.1億元對城陵磯老港進行提質改造,要徹底治好城陵磯港的“頑疾”,為全國內河老港的改造升級打造一個示范性工程。
2020年4月份,全封閉膠囊散貨倉庫大棚順利封頂,這個“膠囊”長470米、寬110米、高46.5米、面積達到5.17萬平米,頂部采用上萬塊鋼板無縫拼接而成,確保粉塵不外溢,是目前亞洲同類型最長、最高、面積最大的網架結構散貨料倉。
“膠囊”已成為城陵磯新港區的地標性建筑。
更重要的是,從貨船卸貨開始,選用的設備設施均自帶噴霧除塵裝置,通過多級抑塵、除塵系統的協同工作,避免了粉塵外溢污染環境。皮帶機采取全封閉措施,進一步杜絕粉塵污染。在堆場、裝車區設置噴槍灑水系統對堆場進行噴灑作業,場東西側的噴槍旋轉角度為180°,錯列布置,從而抑制揚塵的產生。碼頭前沿卸船、裝車區裝車時,均采用干霧噴射裝置抑塵;各轉運站均配套設置通風除塵裝置,除塵的同時減少礦粉流失。
同時,城陵磯港還拆除3個泊位,退還300米岸線,積極推進岸線及碼頭復綠,11.9公里長江岸線全部復綠,復綠總面積達到了71000平方米;在碼頭平臺增設了污水收集溝槽,統一收集碼頭污水尾水,凈化處理后循環用于港內降塵及綠化噴灑,實現污水零排放。
通透的“港區藍”下,城陵磯港顯得更美了。
城陵磯港務公司綜合部主任盛正偉感慨到:“沒想到有一天,城陵磯港也能這么干凈!”盛正偉2005年就在這工作,如同老父親一般,看著城陵磯港從一個“滿身泥巴的臟娃娃”,慢慢變成了“清清爽爽的乖小孩”。
這個花費2年時間的內河老港改造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粉塵外溢、撒漏和揚塵等污染問題,新港區在這場與“粉塵和污水”的戰爭中終于取得了勝利。
城陵磯港提質改造二期項目的全封閉式皮帶廊道。
時間飛逝,一轉眼已是“膠囊”誕生的第四個年頭,城陵磯港的“含綠量”仍在不斷提高,老港提質改造二期項目于去年開始動工,部分泊位后方堆場散貨倉庫建成投產,全封閉式皮帶廊道建成投產,整個港口的雨水收集系統全部串通,新修建的裝車線采用全新的高壓微霧+高壓干霧抑塵系統,該系統未來將應用到所有設施設備。“含金量”也令人滿意,2022年,城陵磯港完成件雜散貨進出港量2908萬噸,是2018年1581萬噸的1.8倍。今年3月,城陵磯港完成件雜散貨進出港量340萬噸,創歷史新高。
站在上洋關,正好能看見“膠囊”。
記者手記:城陵磯港旁有一座二層西式小洋樓,喚作上洋關,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湖南岳州開設通商口岸時所建。記者結束采訪后,登樓向外望去(得到了相關部門許可),正好能看見“膠囊”,“立古跡觀今景”的奇妙之感頓時讓我感慨萬千。百年前上洋關的建立,為彼時封閉落后的湖南帶來發展機遇和新思想,百年后“膠囊”的建立,避免了城陵磯港被關停的命運,使其成為符合現代發展理念的優良港口。我想,這或許就是城陵磯港的命運,它必將與城陵磯勤勞且充滿智慧的人民一起,走向更遠的未來。
(魏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