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長沙市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新聞發布會在長沙人民會堂舉行。自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長沙奮力推進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建設實現強勁開局。
知識產權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長沙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全面建設“三高四新”知識產權強市的實施意見》《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文件,全方位部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重點任務。市人大將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列入今年立法計劃提請審議項目,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法治保障。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2022年長沙縣和湘江新區(岳麓區)、開福區、寧鄉市分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和試點縣,長沙經開區躋身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長沙逐步構建起知識產權強市、強區(縣)、強園立體化矩陣。
構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凝聚保護知識產權合力。市知識產權局與市公安局在1個園區和107家高新企業設立“保護知識產權駐企業工作站”;市法院優化知識產權管轄格局,構建以長沙知識產權法庭為中心,六個基層法院為支點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市檢察院首創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四檢合一”模式;市知識產權局與市司法局深化知識產權多元糾紛調解機制,解決企業“投訴難”“維權難”問題。
深化區域協作,促進知識產權協同治理。建立健全執法協作機制,構建“縱橫互通”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網絡,開展長株潭知識產權協作;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等跨區域協作,湘贛邊“瀏醴上萬”四縣攜手打造全國首個縣級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示范區。
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龍頭,省級以上園區綜合中心為骨干、各區縣(市)服務站點為基礎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全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和知識產權保護監測預警平臺等線上平臺,推廣運用知識產權“前置保護”數字化模式,全市知識產權信息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深入開展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重點企業商標品牌建設等工作,著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率先全國出臺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就地轉化政策,建成運行高校知識產權中心10家。
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助力“知產”變“資產”。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湘江新區“興證圓融”項目成為中西部地區落地的首單貸款模式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開展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 | 范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