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河湖眾多、水系發達。河湖長治,方能碧水長流。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發出省總河長令,并逐步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以河湖長制實現河湖長治。
在河湖長制推動下,全省水環境風險隱患逐一消除,美麗河水泛清波。2022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6%。湖南河湖長制工作已連續4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
今年6月份,我省發布第9號省總河長令,從5個方面持續提升全省河湖管理能力。全面完善“河長+部門”工作體系和“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實現流域區域聯防聯治。
高位推動,五級河長打頭陣
5月18日,省委書記、省總河長沈曉明主持召開2023年省總河長會議。沈曉明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堅決扛牢治水興水政治責任,以更加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管用的機制舉措,切實落實好河湖長制,進一步提升全省水生態水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安全健康美麗幸福河湖。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多次深入河湖一線,開展巡河、調研。
高位推動,高效推進。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發出省總河長令,由書記、省長擔任“雙”省總河長,在全省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體系。2018年年底,在五級河長制基礎上,湖南全面建立湖長制。
五級河湖長打頭陣,形成保護江河湖庫的強大合力。湖南將河湖長制納入省政府真抓實干激勵事項,印發《湖南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出臺《湖南省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聯合執法制度》,嚴厲打擊水域涉水違法行為。全省26個省河委會成員單位協同發力,每年明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在省總河長令的號令下,河湖治理由原來“九龍治水”變為“攥指成拳”。守護好一江碧水,全省上下層層壓實責任,聚焦河湖亂象,劍指治理頑疾,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水環境問題。圍繞“僵尸船”清理、排污源整治、飲水安全、河湖“四亂”等問題開展專項行動,推動解決了一批多年想解決而難以解決的難題。
省河長辦交辦問題整改銷號有細則,通過以督促改,強化問題銷號,實現依法治理河湖。省紀委監委部署開展“洞庭清波”專項行動,去年督導22項重點問題得到全面整改。2022年,全省五級河湖長年巡河湖170萬余人次,其中,17名省級河湖長示范巡查河湖35人次,推動解決了136個河湖突出問題。
重拳出擊,清除沉疴煥新顏
盛夏時節,衡南縣相市鄉相市河合溪村段,水清岸綠。
一年前,合溪村村民周禮將鴨子放養在河道里,對河水造成了一定污染。村委會組織召開屋場懇談會,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把畜禽養殖對河道的污染講清講透,周禮當場認錯、及時改正。這是在河湖長制管理下,湖南治水的一個縮影。
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采取“關停并轉”等措施,推進長江岸線湖南段專項整治行動,163公里長江岸線煥然一新。
將河長制與湘江保護治理結合起來,協同推進,湖南連續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湘江流域關停1000多家重金屬污染企業。清水塘老工業區261家重化工企業全面關停退出,衡陽水口山、婁底錫礦山、湘潭竹埠港等重點片區污染整治成效凸顯。湘江流域生態質量穩步提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顯著提高。
重拳出擊,清除沉疴。湖南全面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著力整改矮圍網圍、非法采砂、歐美黑楊等突出問題,試點推進遺留“四亂”問題排查建檔。
2022年,全省365個礙洪突出問題、267個“四亂”問題全部整治銷號,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線498公里。1000個農村“千人以上”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全面完成,取締“一湖四水”碼頭391處、撤銷渡口254道,復綠岸線102公里。
堅持整治與修復并重。去年,湖南對洞庭湖周邊46家涉鉈重點風險企業進行整改,實施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和削減攻堅行動,修復洞庭湖濕地3086公頃,恢復植被900公頃、野生動物棲息地150公頃,洞庭湖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
2022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提升至98.6%,Ⅰ類、Ⅱ類斷面比例達到91.8%,湘資沅澧四水及長江干流湖南段省考斷面水質連續3年全部達到或優于Ⅱ類。
創新機制,聯手治水水長清
7月12日,在蘆淞區智慧河湖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的操作下,一架自動無人機沿著湘江蘆淞段飛去。不一會兒,指揮中心大屏便接收到了無人機發來的巡河數據。
搭建智慧平臺,打造“互聯網+監督”模式。湖南將河湖數據、監控系統等集成“一張圖”,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河湖巡查。“智慧漁政”、河道保潔監控系統等形成監管合力,推動河湖“靜態”監測向“實時”動態監管轉變。
依托河湖長制,湖南創新機制,引導全民參與,形成聯手共治的濃厚氛圍。出臺《湖南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社會監督舉報管理制度》,公布“12314”監督舉報電話,在新湖南河長制頻道開設“隨手拍”等欄目,引導全民參與,實現開門治水。
全民管水治水,湖南形成官方河長、民間河長、河道警長聯手共治的新局面。去年,全省完成140個“河小青”行動中心建設,構建起常態化湖南河小青隊伍體系,吸引河湖保護志愿者參與到河湖管護中來。
從醴陵市淥江廣場眺望,淥水之美盡收眼底。淥水流經江西、湖南兩地,2020年9月,醴陵市與萍鄉市簽訂淥水跨省界流域聯防聯控聯治河長制工作合作協議,湘贛兩地大膽試水,聯手治水。
目前,湖南與江西簽訂《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湘贛邊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與重慶簽訂酉水生態補償協議,與湖北建立黃蓋湖聯防聯控制度,共同促進跨流域、跨區域協調聯動治水。
今年3月,鳳凰縣沱江上榜全國“最美家鄉河”。湖南通過樣板河湖、示范河湖建設,加快推進建設幸福河湖,在全省評選出230個美麗河湖。三湘大地,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奉永成
編輯:楊雁霞
(奉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