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2021年5月,“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搭載的我國首輛火星車被命名為“祝融”號。“祝融”作為遠古傳說,一直和南岳衡山聯系在一起。相傳上古時期,祝融在衡山“擊石取火”,播撒光明,教人們以火熟食、以火取暖。祝融以火施化,造福于民,人們尊稱其為“火神”,將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
祝融傳說源遠流長,是衡陽千年文化底蘊的代表。衡陽,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因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又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而被稱為“雁城”,是國內的生態福地、文化高地、旅游勝地。詩人范仲淹留下千古名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使這座千年古城聞名于世。
獨秀衡陽
說到衡陽,不得不提南岳衡山。五岳,是中國五大歷史名山,歷來有“五岳歸來不看山”的說法。中華五岳各具特色,東岳泰山之雄,西岳華山之險,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而南岳衡山之秀讓天下游客趨之若鶩。衡山現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提名地。
南岳衡山自然風光秀美。這里群峰疊翠,萬木爭榮,流泉飛瀑,風景綺麗。衡山七十二峰,群峰逶迤,其勢如飛。四時景色各異,春賞奇花,夏觀云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自古贊譽為南岳“四絕”。
南岳衡山不僅風景秀麗,它更是是一座厚重的文化名山,集宗教文化、書院文化、壽文化和火文化于一身,融儒、釋、道三家于一山,兼容并包,氣象萬千,成為湖南的一張歷史文化的代表性“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衡山是南方朝圣之地,其神圣而隆重的朝圣儀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喻為“東方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南岳朝圣是南方地區歷史悠久、聲勢浩大的民間集體朝拜活動。據悉,每年走上“心愿之旅”、登上南岳祝融峰的“香客”達數百萬之眾。這種帶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南岳朝香,已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人文薈萃
衡陽還是一方文化高地,人文薈萃。這座有著2000余年歷史積淀的古城,聳立著一座又一座光彩奪目的文明之峰。其中,中國古代哲學的代表人物王船山就誕生于此。時至今日,當地許多道路、廣場、學校均以“船山”命名。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出生在衡陽回雁峰下,經歷明清鼎革之變,晚年退隱石船山潛心筆耕。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王船山早年漂泊不定,晚年隱居于湘西草堂,撫琴吟詩,化心為筆,埋頭著書,其思想對近現代中國影響深遠。“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船山寫下的這副對聯,如今懸掛在其故居衡陽縣曲蘭鎮湘西草堂的正門口。
“天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這是晚晴重臣曾國藩對中國古代書院文化的形象描述。而在衡陽,最為知名的就屬石鼓書院了。石鼓書院位于蒸水、湘江、耒水三江匯流的衡陽石鼓山上,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韓愈、朱熹、張栻等諸多先圣忠賢先后在此布道授業,培育出了許多濟世之才。
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的衡陽,近年來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構建以南岳衡山為龍頭的“大南岳”旅游經濟圈,將文旅產業作為全市14條千億級產業鏈之一進行打造,致力于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