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19日長沙訊 記者今日從湖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三年來,湖南進出口總額連續跨越“567”千億大關。三年來,湖南的國際經貿“朋友圈”拓展到231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全省新增進出口企業2636家、總量達2.8萬家;累計利用外資73.4億美元,其中2022年較2019年增長了2.1倍;“出海”湘企走進了111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穩居中部首位。
湖南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國家戰略,在集聚資源要素中拓展開放新優勢。持續擦亮“港洽周”“滬洽周”等招商活動品牌,圍繞“4+6”產業集群和22條優勢產業鏈招大引強,巴斯夫、永旺、大陸、達能等“世界500強”相繼落戶,來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500強”分別達188家、351家、229家,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活力。
湖南充分發揮商協會、校友會等橋梁紐帶作用,兩年來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1638家,累計到位資金7454億元,“讓湘商在湘更吃香”成為廣泛共識。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加快建設,將成為整合全球要素資源的“中轉站”、湖南企業走向全球的“橋頭堡”。
湖南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突出以中非經貿博覽會創新發展標志性工程為引領,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建設產業園區10個,與老撾合作共建“一路兩園”、科特迪瓦湖南產業園等穩步推進,馬拉維共和國駐長沙總領事館正式開館,國際友城達104對。
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實現“9場高端論壇由國家部委主辦”等5個“首次”、發布34項合作成果,各方項目、資源、渠道加速向湖南匯聚,湖南已成為全國對非經貿合作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近三年對非進出口年均增長31.6%,規模保持全國第8位、中西部第1位。
3年來,湖南3家園區晉升國家級,新增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5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11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獲批,各類園區和口岸等平臺數量居中西部前列。
湖南堅持用好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讓“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湖南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了39 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等7項成果、做法在全國復制推廣和推介。首創外籍人才來湘工作管理服務“一口受理、并聯審批”,辦理時間壓縮三分之二, “身在湖南、辦事不難”讓企業發展更有“勁”。國際航空貨運、中歐班列、江海聯運、鐵海聯運、東盟貨運等五大國際貿易通道通達全球。從黃花機場出發,4小時可抵達國內外160個城市;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12天便可抵達明斯克。
湖南與廣州、武漢等8個直屬海關推進“組合港”通關、多式聯運監管模式,在內陸地區率先開展“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改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制度在全國推廣,已為企業節約稅款848.25萬元。國際商務商事服務區、標準化產業集聚區等加快建設,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愈顯“國際范”的湖南正走在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前列。(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