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27日株洲訊 10月26日,第二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株洲開幕,在大會主題論壇環節,業內專家和學者共同論道中國北斗規模應用的當下與未來。
交通運輸是北斗系統應用最早、規模最大的行業之一。交通運輸部北斗辦主任王松波介紹,目前全國重點道路800萬輛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干線車輛、1500萬輛共享汽車和200余座橋梁監測全部應用了北斗系統。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從組織機制、規劃政策、支撐體系、示范推廣、國際合作五個方面,強力推進北斗的應用發展。
在自然資源的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等領域,北斗系統同樣得到了全面推廣和應用。全國目前有6萬臺地災型的北斗監測終端,24小時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水源、地形和地貌變化并實現信息傳輸,極大程度保障了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重點工程建設。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張繼賢說,自然資源系統將加強制度建設,加快標準制定,提升創新能力,強化基準站的管理,加強北斗應用支撐的保障。
2022年,國內支持北斗的新入網智能手機出貨量共計2.6億部,占比達到98.5%。中國工程院院士、北斗三號工程高級顧問譚述森表示,北斗導航定位服務被許多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廠商采用,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和民生領域。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工作組,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服務域實現互操作性貢獻積極力量?!薄拔磥恚覀児膭钊蛐l星導航系統之間實現相互協作,促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在發展中國家的推廣和應用,協助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甭摵蠂蛐l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執行秘書沙拉法特·加迪莫娃說。(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