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月11日長沙訊 “黨建網格群眾工作日”黨員干部下沉領學、帶學,學透吃透黨的創新理論;廣泛走訪傾聽民情,資源整合,產業幫扶解民憂紓民困……通過精準發力,將一項一項工作落到實處,讓基層工作有“溫度”,基層治理更有質效。
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必須立足于“下”。一直以來,長沙縣果園鎮在走基層接地氣、與群眾交朋友中了解基層情況,用“走心”換“民心”、以“實干”求“實績”,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
資源整合 產業幫扶見行見效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新明村迪為農業菌種基地里黨員干部與企業技術人員挨個查看、搬運木耳菌包忙得不亦樂乎,五千余個菌包一排排整齊擺放,密密匝匝的小木耳爭先恐后冒頭,昭示著第一輪采收即將到來,這幅和諧美景得益于新明村資源整合后,產業幫扶計劃的落實。
據了解,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通過“黨建網格群眾工作日”,新明村駐村工作隊,聯村、聯組干部廣泛走訪摸排村里脫貧戶、困難群眾,充分交流遵循村民意愿,結合村民實際制定幫扶計劃。積極對接村企迪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羊肚菌栽培種植基地,經過多次會議商討,確定了“企業基地+村委會+脫貧戶(監測戶)”的產業幫扶模式。
自新明村啟動2023年第一輪產業幫扶計劃以來,幫扶企業已為脫貧戶提供木耳菌包三千余包,幫助了龍玲輝、宋胖良、羅樹根等13名脫貧戶就業創收。“現在覺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在親戚面前也覺得自己腰桿挺起來了,和以前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龍玲輝滿足地笑道。
目前,通過村部通過實施產業幫扶、小額信貸、就業幫扶、消費幫扶等措施,不斷給脫貧戶“造血”,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戶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人站起來,將日子越過越紅火。目前,全村23戶脫貧戶及監測戶,通過多渠道幫扶,在村企順利就業,種植有機蔬菜、黑木耳等經濟作物,有效提高了家庭收入,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改善提升。
攜手共建 人居環境提“質”增“顏”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田漢社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點建設項目現場,機械轟鳴,村干部堅守一線,工人們搶抓工期,確保項目早日完工。
“揚眉港示范點已完成林間議事廳內外部裝修以及松果樂園、休閑小游園土建工程建設,道路拓寬已完成70%工程量,桿線遷改工作完成60%。”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綠化工人正在加緊清理整治公共區域雜物,老百姓正圍繞庭院整治、拆圍透綠等共商共議,自治自拆,施工單位正全面推進剩余工程掃尾工作,確保11月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點建設全面完成。
近年來,果園鎮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堅持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同致力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產業項目發展、規范農村建房等重點工作,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一幅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在果園鎮正徐徐鋪排。
如今,走進果園鎮,可以看到藍天白云、綠樹成蔭、河水清澈,優美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小鎮通過優化鄉村治理,實現建強基層組織、引領群眾行為、帶動整體提升的目標也在逐步實現。(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 朱友芳|周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