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4日電 香港《亞洲時報》(Asia Times)近日刊文稱,在全球的(經濟)實踐中,富裕國家從發展中經濟體囤積了大量資本,導致世界大部分地區投資匱乏。“全球南方”國家難以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本及資本貨物,因此,中國的出口不僅沒有構成產業威脅,而且對這些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文章寫道,以東亞地區為例,首先是日本,在“盧卡斯悖論”的情況下仍然得以發展。二戰后,日本通產?。∕ITI)利用國家微薄的資源投資于戰略產業——鋼鐵、汽車、電子產業等。日本用出口收入購買國債,通過留存收益再投資,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資本。隨后,亞洲“四小龍”同樣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而現在中國的發展規模,讓西方政客按捺不住地按下恐慌按鈕。此前,美國通過一些政策和手段,幾乎“摧毀”了日本的出口增長模式,如今又“集中火力”對抗中國。
據相關報道,今年以來的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數量幾乎為零。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已經呼吁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并宣稱:“中國電動汽車對美國汽車業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威脅?!蔽恼轮赋?,當他們面前的解決方案是低成本的中國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時,美西方“進步人士”又陷入了對長期宣揚的氣候承諾的認知失調。因此,整個“中國產能過剩論”是美西方唯我論的又一令人厭惡的例證。
作者表示,中國的汽車出口反映了更大的趨勢。過去五年,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翻了一番。中國的出口不僅沒有對“全球南方”國家的產業構成威脅,反而對這些國家未來發展很有必要?!叭蚰戏健眹乙恢币詠黼y以獲得資本和資本貨物,因為美西方國家不可能以可觀的規模向“全球南方”提供發展援助。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沿線發展中國家以多種形式提供資源,以實現合作共贏,包括5G基站、鐵路設備、電氣系統、商用卡車等。
網友“George Koo”表示,所謂的“中國產能過?!闭凵涑隽宋鞣降母偁師o能。另一位網友“frkburton”則表示,中國的崛起凸顯了西方治理模式的弊端,在西方,是金錢統治的政治,政府會更替,但政策一直不變,不去適應未來。
日前,美國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新措施”,試圖保護美國的造船業和鋼鐵業應對其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對于此次美國301調查,文章稱,現任美國領導人與在反對前任政府提高關稅等類似舉措時的做法背道而馳,當時他曾提出,額外關稅只會讓美國農民、制造商和消費者付出更多,從而造成損失;然而在現任政府執政后卻并未取消相關政策。
文章強調,隨著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的臨近,候選人們紛紛宣稱“對中國制造加額外關稅”,強調其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論”,并在競選活動上,對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工人們表示要對中國加關稅。
文章援引美國鋼鐵協會(AISI)的數據稱,美國鋼鐵制造商去年進口了2825萬噸鋼材,比2022年下降了8.7%。其中,從加拿大進口鋼材688萬噸,從墨西哥進口418萬噸,從巴西進口394萬噸。中國的直接出口總量為60萬噸,僅占2023年美國鋼鐵進口總量的約2.3%。文章指出,美政府呼吁提高對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卻主要從其他地方采購,“太荒謬了,他們只想在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獲得支持而已”。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