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新建黃桶至百色鐵路那蒙澄碧河特大橋首個水中墩樁基動工開鉆,標志著黃百鐵路廣西段橋梁工程正式啟動。(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22日報道)
在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境內,一座雄偉的特大橋—那蒙澄碧河特大橋正拔地而起,它是黃百鐵路接入南昆鐵路永樂至百色間增建二線的關鍵工程之一。然而,這座大橋的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因為它橫跨國家一級飲用水源澄碧河水庫,這里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越冬之地,環保要求極高。面對這樣的挑戰,鐵路部門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我們展示了一條兼顧發展與環保的鐵路建設路徑。
綠色設計,守護水源安全。在那蒙澄碧河特大橋的設計之初,鐵路部門就充分考慮了環保因素。為了減少對澄碧河水庫的影響,大橋采用了雙壁鋼圍堰法進行水中墩施工,這種施工方法不僅防水、防污效果好,還能有效隔離施工區域與水體直接接觸。同時,大橋的施工樁基、橋墩數量以及連續梁、現澆梁、簡支箱梁的設計都經過精心計算,力求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環保施工,守護生態家園。在施工過程中,鐵路部門更是將環保理念貫穿于每一個環節。為了防止油污和建筑垃圾污染水體,施工人員在水面鋪設了近300米的環保隔離帶,這種隔離帶由可隔離吸收油污的材料制成,能有效吸收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油污和隔離建筑垃圾雜物。此外,鐵路部門還加強了對施工人員的環保培訓,確保他們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環保規定,不隨意丟棄垃圾,不破壞周邊植被。
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在推動綠色發展的過程中,鐵路部門不僅注重環保措施的實施,還積極引入科技創新手段。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鐵路部門實現了對施工過程的精準管理,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排放。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鐵路建設的效率和質量,也為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鐵軌延展情系綠,共筑未來生態夢。在那蒙澄碧河特大橋的建設過程中,鐵路部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色發展理念。在不久的將來,期待這座橫跨澄碧河的特大橋能夠成為連接西部與世界的紐帶,同時也成為展示綠色發展理念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劉釗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