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鎮貴州發鑫菌業工廠,工人在檢查生產的營養袋。 金可文 攝
時下,天柱縣藍田鎮藍田村羊肚菌大棚種植基地里,羊肚菌剛剛播種完畢,菌農在大棚里抓緊放置營養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自從藍田的羊肚菌產業發展起來后,每年我都會到這邊務工,每天差不多能賺100來塊錢,既不誤家里的事,又能掙點外快。”正在田間地頭搬運營養袋的菌農楊桃仙說。
“這片地里的羊肚菌下個月就能出菇了。”該片區基地負責人楊風英一邊忙碌著,一邊告訴記者。“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藥兼用菌,也是我們藍田的一張‘土特產名片’,以其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大家都說它是個‘致富小能手’。”
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羊肚菌種植基地全景。 金可文 攝
“我們公司自2019年開始種植羊肚菌,多年下來,我們的種植規模不斷壯大,有效地盤活秋冬的閑置田地,提高了土地的綜合產出能力,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貴州發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佘邵陵說。據了解,該公司2024年帶動鎮內14個合作社、25家家庭農場參與種植。
當日,走進藍田鎮的貴州發鑫菌業工廠,機器轟鳴中,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工作,將已經包裝好的營養袋拾進編織袋內,隨后進行裝車送往各地。
藍田鎮藍田村羊肚菌種植菌農在放置營養袋。 金可文 攝
為了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減少運輸成本并強化示范帶動效應,公司還在藍田鎮建立了菌種制種廠,實現了菌種和營養袋加工生產的本地化。不僅如此,還吸納了合作社和農戶參與種植,全鎮連片種植面積達到了1500畝。
藍田鎮的羊肚菌種植以其高成功率而聞名。這里的羊肚菌品質優良,不僅在本縣有著很高的口碑,更是走出了天柱,走進了省外市場。今年,藍田的優質羊肚菌以“菌種+配套營養液”的形式銷往重慶、上海、湖南、湖北等省市。
“我們的銷售模式主要是訂單制。”佘邵陵詳細介紹。“在菌種培育前我們就已經接到了大量的訂單。通過‘訂單+’的銷售模式,我們生產了可以種植6560畝的優質羊肚菌菌種。其中大部分都銷售了出去,還有部分則由我們公司和村集體、合作社、種植大戶在當地種植。”據他透露,每畝羊肚菌菌種的售價高達4800元,今年總銷售收入達到2428萬元。
目前,公司已經建設了包括菌種生產工廠、鮮品羊肚菌粗加工廠在內的配套設施。研發實驗室、無菌制種室、冷庫和烘干設備一應俱全,形成了冷鏈物流、烘烤包裝、產銷對接“產業鏈”的服務體系。
貴州發鑫菌業工廠工人在搬運菌種袋。 金可文 攝
小菌菇,大產業。近年來,天柱縣藍田鎮依托“村企共建、飛地造血、自主經營、家庭農場”四種模式,在鎮黨委的主導下搭建了“黨建引領跨村協作”平臺,推出了“村村協作”新發展模式,在“5種模式”的推動下,引導農戶在精深加工、產品銷售、品牌打造等環節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產業強鎮”,全鎮形成了“村村發展羊肚菌,人人參與產業發展”的格局,實現企業增效、集體增收、群眾致富。2024年全鎮12個村(社區)種植羊肚菌1500畝,帶了600余名農戶就業。藍田鎮以“小菌種”為契機,成功撬動了產業強鎮的“大發展”。(楊鴻斌|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