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過后,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各地掀起科技春潮,以“科技大棚+訂單種植+技術指導”模式,實施育苗智能化管理、集約化生產,積極培育山地農業新質生產力。
走進涪洋鎮前進村,一片充滿現代氣息的“科技大棚”映入眼簾,大棚頂遮陽網、懸掛式噴灌機、排風系統等設備有序運轉,辣椒種植在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精準呵護下茁壯生長。得知村里要來科技特派員,專程為辣椒育苗技術提供技術指導,63歲村民嚴興紅早早地來到“科技大棚”等候。
“自從有了科技大棚,辣椒苗質量可靠成活率高,合作社還簽保底價回收,我們種得放心,收益更有保障。”嚴興紅深知,“科技大棚”的育苗成果,徹底改變了他歷來奉行“靠天吃飯”的傳統農耕思維。
在過去,種植辣椒一直是村里的傳統產業,由于育苗技術的局限,辣椒苗質量參差不齊,這直接影響了辣椒的產量和品質。如今,“科技大棚”育出的辣椒苗讓當地椒農看到了不一樣的前景。
“科技大棚的優勢十分明顯,辣椒集約化育苗,不僅便于管理,還能節省成本,提質增效顯著。”務川自治縣宏和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少飛介紹,12200平方米集中育苗大棚內,可滿足5500畝辣椒大田移栽,通過大棚控制系統,能提早移栽和鮮椒上市時間,從而提高椒農收益。
在市場上,早上市的鮮椒往往能獲得更好的價格,對農戶來說,在全身心投入辣椒種植中,往往更加專注于如何提高產量和品質。“都盼著早點拿到苗,這種產銷一體化的模式,對我們椒農幫助很大。”嚴興紅說。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育苗環節,務川農業農村部門組建技術服務隊,從育苗移栽定植到田間管理,為農戶提供全周期技術指導。
“科技大棚育苗的核心,在于精細管理和高效利用資源。”劉廷菊在農業領域已深耕多年,她認為,現代集約化育苗與傳統育苗相比,“科技大棚”縮短了苗的生長周期,減少了勞動成本、土地資源的浪費以及病蟲害的發生。務川自治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劉廷菊表示,接下來,將對蔬菜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及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務川已建成科技農業大棚示范基地28個450多畝,年育苗能力達1.7億株,帶動發展訂單蔬菜(含辣椒)6.3萬畝。
(蹇詩奇|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