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的《促進再生稻發展重點工作導引(2025—2030年)》指出,力爭到2030年,全國再生稻面積新增1000萬畝左右,進一步增強我國水稻生產保障能力。
China plans to expand its ratoon rice cultivation area by approximately 10 million mu by 2030, as part of efforts to bolster food security, according to a guideline on ratoon rice development (2025-2030)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知識點】
再生稻就是“讓割過的稻樁長谷子”,第一茬收割后,通過施肥,稻稈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長穗,在適宜的水分、養分和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進行第二茬收割,從而實現一季兩收。再生稻有生育期短、降本省工、節水省肥、收益較高等優點。一方面,再生稻第二茬直接從稻樁上發苗,而不用從種子階段重新生長,生長發育所需時間更少,能規避部分農業氣象災害,此外也減少了化肥、農藥施用量。種植成本降低,相當于拓寬了農戶收益空間。另一方面,因為再生稻第二茬不需要重新育種,也就減少了買種子、翻耕田地、育秧插秧等流程所需要的人力成本。然而再生稻也有機械化程度要求高、田管技術要求高、氣候條件要求高等客觀缺點。
再生稻適合在“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的地區種植。當前,我國再生稻種植區域可劃分為:川渝云貴西南種植區、粵瓊華南種植區、閩贛浙臺東南種植區、湘鄂中部種植區、皖蘇東南種植區等5個氣候區。再生稻對生長條件要求高,必須在溫度、陽光、水源等條件適宜的地區種植,才能保證穩產高產。目前我國再生稻面積超過1500萬畝,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三大區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重要講話】
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The country needs to be well-prepared and remain vigilant concerning food security,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elf-sufficiency based on domestic grain production, guaranteed production capacity, moderate food import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
【相關詞匯】
糧食安全
food security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工作室(本文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首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