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處,揚帆奮進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與會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共謀良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言獻策,履職盡責。
開好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于謀劃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中國經濟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4萬億元,增速達到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令人振奮。當前,我國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涌現,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日新月異。綠色生產力蓬勃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領跑世界。這份亮眼成績單,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之治”最生動的注腳。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距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只有10年。關鍵之年當謀關鍵之策、有關鍵之為。站在又一個發展節點,中國經濟的核心指標如何設定,重點領域改革如何深化,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一系列問題備受關注。在3月5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表示,2025年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對實現這一增長目標充滿信心。
當前,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變革加速。一些國家和地區戰亂頻發、沖突不斷、風險外溢,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這就更需要中國保持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用好“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創造更多“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奇跡,以自身發展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航船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東風浩蕩滿目新,砥礪奮進正當時。我們期待這次“春天的盛會”繪就改革發展“同心圓”、奏響社會民生“幸福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