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黔東南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披上了一層翠綠的新裝。記者帶著對自然與人文的敬畏之心,踏上了探訪?陽河畔幸福密碼的旅程。在鎮遠縣文化園,晨練的人們在?陽河畔翩翩起舞,打拳練功,歡聲笑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與寧靜。而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陽河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不僅滋養著世世代代的沿河百姓,更成為了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陽河,又名舞水,屬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沅江左岸的一級支流。它流經貴州甕安、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及湖南新晃等縣市,干流全長258.4千米,流域面積6476.7平方千米。?陽河以其秀美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商賈和游客前來探尋,尤以江西、湖南兩省為最。較盛時,鎮遠府、衛兩城人煙稠密,商品種類繁多,市場活躍。
“掃凈五溪煙,漢使浮槎撐斗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陽河祝圣橋上的這副對聯道出當年東南亞國家使臣進京朝貢的盛況。正是因為有了?陽河,才孕育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鎮遠,也造就了它從古至今的繁華。
?陽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1988年審定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陽河水系為紐帶,以峽谷奇峰、云景水色為韻,以“雄、奇、秀、幽”為特色而名揚天下。景區腹地除了鎮遠古城每年端午節舉辦賽龍舟比賽、水上飛人、水上摩托艇、古城旅拍等項目,還有新興旅游服務城施秉每年都舉行生態環境游杉木河漂流節,被公認為“中國漂城”。?陽河區域不僅自然風光旖旎,而且人文底蘊深厚。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強,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陽河區域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守護這片綠水青山,黔東南州委、州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將?陽河作為幸福河湖建設的重點區域,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環境。這不僅是對當地居民的承諾,更是對子孫后代的責任。
近年來,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鎮遠縣建立健全河長制組織體系,轄區內共設立縣級河長24名、鄉鎮級河長83名、村級河長148名,壓實河流保護管理和治理責任;在12個鄉鎮建立了12處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強化對?陽河的水環境治理;完善?陽河沿線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管理和保護。
“為維持生態平衡,我們深入實施?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項目、?陽河治理工程等。”鎮遠縣河長制工作站負責人歐旺錕告訴記者,隨著水質持續向好,在?陽河不斷發現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
鎮遠縣?陽鎮順城社區的田楠不僅是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全縣200多名河長之一。近年來,她除了完成社區的相關事務之外,還參與“護河行動”,守護河道環境衛生、制止和勸退垂釣者、撿拾水中垃圾,也是她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內容。
“?陽河就是我們的母親河,守護這條河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些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河水越來越干凈,兩岸景色越來越美,看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鎮遠觀光旅游,心里很開心。”田楠自豪地說。
?陽河不僅是一條自然之河,更是一條文化之河。在治理過程中,黔東南州政府注重挖掘和傳承流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舉辦賽龍舟文化節、元旦跨年音樂會、元宵龍獅大賽等活動,展示了流域內豐富的民俗文化和歷史底蘊。同時,加強了對流域內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繕,讓古老的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陽河幸福河湖建設的過程中,黔東南州建立了河湖長制等管理制度,明確了各級河湖長的職責與任務,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監督的河湖治理新格局。如今,?陽河已經成為黔東南州的一張亮麗名片,人們在這里不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體會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
?陽河畔的幸福密碼,不僅在于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在于黔東南州政府科學規劃、精準施策的治理智慧,以及全州人民共建共享、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這份幸福,將隨著?陽河的流淌,傳遞給更多的人。
(馬駿 余天英|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