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何為“中關村速度”?在老中關村人王仕城口中,“中關村速度”體現在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綜保區”),“我們在海外的項目上,有一些設備、樣機有時候需要返廠。在沒有入駐綜保區之前,設備到港后通關需要一周左右,現在,兩三天就可以了。”
中關村綜保區是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2024年8月,中關村綜保區一期產業空間——創新研發主樓投入使用,王仕城所在的北京索英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企業之一。
“中關村是在海淀發展起來的,這里的核心就是海淀的人才優勢、教育優勢、創新氛圍。”王仕城說,得益于中關村綜保區的投用,貨物通關時效提高了,企業成本降低了,客戶感受更好了。
“中關村速度”體現在監管創新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綜保區管理處副處長吳杏紅介紹,中關村綜保區是全國首家構建“電子圍網+智能通道+電子圍欄”和“數智監管輔助平臺”的“3+1”智慧監管體系的綜保區。以電子圍網替代物理圍網,以智能通道替代現實實體卡口,依托電子圍欄實現對企業的嵌入式管理,做到一企一欄,從企業的“進、出、轉、存、用”全鏈條監管,從而實現精準監管、高效監管以及順勢監管。
走進中關村綜保區特殊物品查驗平臺,為生物醫藥類企業生產研究所需的-20°C冷凍室、-80°C超低溫室、潔凈查驗區等區域已經完工。低溫室是為了滿足生物醫藥貨物儲存的特殊要求;潔凈查驗區則通過氣流循環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顆粒物等,使室內達到千級或萬級的潔凈度標準。
“中關村速度”體現在新型業態上。目前,中關村綜保區正在構建以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為核心,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為重點,拓展跨境電商、融資租賃、高端軟件服務外包等N個新型貿易服務業態,形成“2+2+N”保稅業務譜系。在助力企業出海方面,中關村綜保區也在積極對標國際標準,提供集聚性服務。
這是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的縮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多年來,中關村持續發揮科技改革“試驗田”作用,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24項措施全部落地,累計出臺50余項配套政策,有效發揮了試點突破和壓力測試作用。其中,財稅、人才等改革措施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還有多項措施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部署實施。
3月27日至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將在北京舉辦,更多的科技創新領域專家學者將齊聚于此,感受并詮釋“中關村速度”。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3月2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