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畢節七星關區響水鄉前進村的集安營遺址,遠遠地就可以看到青石砌成的垣墻,該遺址建于明代,是當地民眾為防御外族侵擾而修筑的防御工事,用青石砌筑而成。
集安營處兩河交流、三面臨水,營門、垣墻雄踞于懸巖絕壁之上,營內可容數百人。東面有一石卷洞營門,高4米,門額陽鐫“集安營”三個大字。中部有石造營房。
沿著小道,從高20米的營門入營,入營門路邊可見一塊已經破損的石碑,依稀可見“孔固”二字,該石碑系民國12年(1923)“嚴保甲、緊團防”時當地人重修營時所鐫的“保定孔固”石碑,碑文敘述了修復營的經過。1966年“保定孔固”石碑遭毀,現僅存石墻與石頭房屋基。
如今,集安營遺址仍可見石墻、石房子等歲月的痕跡,凝聚著前人心血和智慧的古軍事據點,不僅是軍事防御的產物,也是明代水西地區民族抗爭的實物佐證,為研究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意義。
(馬玲玉|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