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山野田間一派繁忙的農耕景象。長順作為全國第一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春耕期間,廣泛推廣農機服務,通過科技賦能,高效助力春耕生產。
3月26日一大早,走進長順縣白云山鎮思京村大豆玉米制種復合種植示范基地,機械轟鳴,旋耕機來回穿梭作業,翻土、起壟,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承包這片土地,以前用牛犁一天只能犁一畝左右,現在用旋耕機很快,一畝就是20分鐘,比牛犁的好,價格也合適,80塊錢一畝,我覺得很劃算。”白云山鎮思京村農戶李國華說。
“我們這臺旋耕機是104機型,在地塊好的情況下,一天的工作量可以犁30多畝,壩壓深點,(犁)土又深,攪得又碎,對種植很好。”農機操作員唐信平說。
貴州山地眾多,耕地碎片化嚴重,過去農業生產長期依賴人力和畜力,生產效率一直難以提高。近年來,為解決這一難題,長順縣引進貴州嗯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結合貴州山地特點,加大科技投入,對農機進行研發、生產、制造、銷售、運用。
目前,長順已構建“1+7+N”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以“1個縣級總公司+7個鄉鎮農事綜合服務中心+N個服務網點、N個農機隊伍、N個農機業務”為核心的農機服務體系,由縣級總公司統籌分配優化農機服務,為農業生產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今年,該公司研發了新農機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已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使用,為山區春耕春種保駕護航。
貴州嗯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幫成表示:“這款產品的核心優勢,防滑性好、接地比壓小、通過性強,能適應山地絲滑松軟的土地,特別適合我們貴州這個地形。”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通過科技賦能,推廣農機使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長順縣擁有各類大中型農機達374臺,各類農機資產3000萬元。在滿足當地農機運用基礎上,還跨區服務遵義、安順等區域。同時,長順縣誠福耕農機公司帶動本縣及周邊業務往來縣就業勞動力約4000人,人均增收8000~10000元。
“我們研發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已經納入貴州省農機購機補貼,農戶購買農機能享受到1800~12000元的購機補貼,在買農機時老百姓可以節約成本。”貴州嗯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厚運說。
(潘夢玉 楊忠山|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