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民勤,飽滿金黃的人參果正向人們展示著它的逆襲之路。曾經的它受陷于種苗退化、產業零散的困境,經過科技賦能與品牌化發展,已成為如今全國設施種植規模占比超30%、年產值9.8億元的“致富金果”。
甘肅省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查看種苗長勢情況
在甘肅省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一株株嫩綠的種苗在無菌環境中生長。這里通過莖尖剝離脫毒、組培快繁技術,每年產出2000萬株優質種苗,徹底解決了種苗僵果、帶病毒等問題。
“科技就是農業的‘芯片’。”育苗中心負責人詹全民介紹,他們與省農科院合作研發的3級良種繁育體系,不僅降低了外地調運成本,更讓種苗抗病能力得到提升,為產業規模化發展筑牢根基。
近日,走進甘肅省民勤縣東壩鎮人參果產業園,連片的溫室大棚在春日暖陽下泛著銀光。掀開保溫簾,滿目翠綠間,拳頭大小的淡黃果實綴滿枝頭,農戶們穿梭其間,指尖翻飛處,一顆顆飽滿的人參果被輕輕摘下。“冷鏈車下午就到,這批果子明早就上京津冀超市了!”忙著裝箱的村民臉上沁著汗珠,眼里閃著笑意。
成熟后的人參果
“我們的人參果品質佳、色澤亮麗,個頭又勻稱,咬一口能甜到心坎里。”東壩鎮東一村黨支部書記黃朝偉撫摸著剛摘下的果實,言語間滿是自豪。他身后的200座日光溫室里,科技感十足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正精準“投喂”。“通過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技術,可以實現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相比于漫灌,節水量可以達到40%以上,節肥量達到30%以上。”黃朝偉介紹,去年全村人參果產量突破3000噸,棚均收入超10萬元,這顆“金果果”撐起了村民80%的錢袋子。
從“養在深閨”到“全國聞名”,品牌化是關鍵一躍。甘肅省民勤縣以“民清源”為核心品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果品“一生”。同時,通過電商直播展示溫室采摘場景,向網友推介人參果。
東壩鎮人參果產業園
“從前各家各戶悶頭種,果子大小不一,賣不上價。現在產業園手把手教疏花疏果、生物防蟲,果子顏值品質雙提升,合作社統一收購,精品果賣到南方高端市場,普通果也能通過電商走入全國。”村民高曉亮笑得合不攏嘴:“收入翻了番,生活更有奔頭了!”
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洪彬介紹,截至目前,民勤縣種植人參果的日光溫室達到7800座、3.12萬畝,年產量達16.39萬噸,產值達9.8億元,已成為西北設施人參果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區。從大漠溫室到全國兩會餐桌,這顆承載著戈壁人民智慧與汗水的“金果果”,正沿著冷鏈物流網和電商快車道,把“民勤甜”送往千家萬戶。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 民勤縣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