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參加座談會的民營企業負責人有何感受?總臺央視記者在會議結束后第一時間進行了采訪。
在剛剛結束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后,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接受了總臺央視記者的專訪。
雷軍稱:“深切地感受到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我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關心、支持和愛護,讓我們民營企業家還是信心倍增。總書記也給我們很多的建議,希望我們民營企業家能夠立足實業、聚焦主業、做大做強,我覺得這一點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包括怎么參與國際競爭,包括誠實守信。甚至領導也很關心民營企業還要引入現代化管理,做好接班人培養。小米這創業的15年來一直聚焦在手機、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制造這些領域,我們要下決心把最新的,像AI技術怎么能夠落地到我們各個終端產品上,能夠讓消費者能夠體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第二個,怎么在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能夠放眼全球,提高中國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
王興興:2025年人形機器人會達到“新量級”
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興興也參加了這次的座談會。他告訴記者,今年年底之前,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針對記者提出的機器人是不是每天都在進化的問題,王興興稱:“對,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我預期的,每天給我的驚喜也非常大。你要把機器人的AI模型做好,做好了以后用更好的AI算力去把它訓練出來就好了,所以大大地加速了這個技術進步。”
針對記者提出的,春晚的機器人離場的時候還是有人推著在走的,但是最近的新的機器人可能自己就能夠起舞了,背后有什么技術迭代的問題,王興興稱:“為什么下場是有一個人給機器人輔助一下,其實是為了好玩,增加了機器人和人的互動性。當然我們前段時間剛剛對人形機器人又做了軟件算法的升級,讓它更加柔順,跳舞可能跳得比絕大部分人都好。”
那么未來,人形機器人要怎么發展?家用的人形機器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王興興稱:“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我覺得如果順利的話,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礎的比如說服務業或者一些工業機器人其實是基本可以推起來了,但家用可能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家用可能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還是會需要技術相對更成熟一點點。”
作為“90后”的“新生代”企業家,參加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后,他有怎樣的感受?
王興興稱:“我覺得還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但肯定壓力是比較大的。我覺得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在場的所有的民營企業嘉賓都感受到總書記的鼓舞,每個人我覺得都是精神狀況非常高昂、斗志非常滿。”
王傳福:積極擁抱國際競爭
采訪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告訴記者,只有開放創新才能共同發展。
在結束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接受了總臺央視記者的專訪。
王傳福表示聽完總書記的講話之后感受最深的是四個字——堅定信心,他稱:“民營經濟,我相信現在這個信心是最大的,如果堅定信心,發展會更快。總書記在2014年,也就是十年前講了一句話:中國汽車要從大國邁向汽車強國,新能源車是必由之路。你看10年后的今天,新能源車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亞迪能夠切實體會到在這十年里面黨中央的高瞻遠矚。這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總書記提出了很多要求,各種政策怎么去落地的問題,我相信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和指示去學習,我們有信心把企業越辦越好。”
針對記者提出的如何看待當前新能源汽車出海遇到困難的問題,王傳福稱:“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應該說無論從產品、從技術還是從產業鏈,領先大概3—5年,只有開放創新才能讓世界能感受到這種好的產品,才能共同發展。我們沒什么別的本事,我們就是靠技術創新,如果說我們的資產是什么,我認為我最大的資產就是工程師的團隊,我們有11萬名工程師,這就是比亞迪最大的資產。我們每項技術背后都是創新,每項技術背后都是綠色發展,每一項技術的背后都有11萬名工程師的辛勤的汗水。”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家解讀:政策落地不打折扣是當前的發力重點
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專家表示,各項政策舉措在落地過程中既要講求可感可及,又要重視協調配合。
會上提出,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稱:“針對民營經濟,應該說已經出臺了不少支持政策,關鍵還是要讓它落地。讓民營企業真正有可感可及的獲得感,真正感受到國家政策的這種含金量和實實在在的好處。”
專家還表示,各項政策措施在扎實落地過程中,還要重視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形成合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稱:“就是政策部門之間的協調,使得他們出臺的一些政策細則不會產生矛盾,就我們一再強調的政策一致性,在一些事情上有共識,才能夠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家解讀:一些重點領域將向民營企業進一步打開大門
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明確,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專家表示,一些重點領域將向民營企業進一步打開大門。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5.8%,比全部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高出1.4個百分點。會上提出,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稱:“這就相當于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或者說在準入方面開更大的口子,讓民營企業能夠有機會更多地參與一些基礎設施領域的這種投資,因為這些投資的經營和收益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這也是民營企業多年來一直想積極進入的領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稱:“比如說我們看到民營經濟促進法征求意見的這個版本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讓民營經濟能夠平等地獲得要素、平等地參與政府的項目、平等地進入市場。我想民營經濟是非常希望能夠作出貢獻,如果他們有了這些作貢獻的機會,他們就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
財經老王:促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聽參會企業家怎么說
本次座談會還將對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參加會議的企業家又有怎樣的感受呢?來看總臺央視記者王雷——財經老王帶來的分析解讀。
一場最高級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剛剛落幕,任正非、雷軍、馬化騰、馬云等都參加了。參會的民營企業家都覺得參加完這場座談會,信心倍增。他們還有一句讓老王印象很深,就是要“堅守主業、做強實業”。
老王和我的數據新聞小伙伴一起分析了這11位民營企業家的訪談內容,發現他們談得最多的名詞是“技術”,很多人都談到了,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實現這些技術突破呢?我們通過詞頻分析發現,出現最多的動詞是“支持”。
老王梳理了下發現,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是一以貫之的,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從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到加速《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涉及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融資支持、創新激勵等多個方面,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更加深入。
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這次座談會又強調,要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老大難、有些則是最近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不管是哪種,都要不打折扣地堅決執行。
企業家們還告訴老王,通過這個座談會,他們看到的是國家對于新質生產力的高度重視和深遠謀劃,對于培育未來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力與信心。相信民營經濟一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