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6日電 盡管美國政府聲稱制造業回流熱潮即將到來,但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最新的“供應鏈調查”報告,即便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給亞洲制造業帶來一些損失,美國本土制造業也不會成為最大受益者,大多數受訪企業都表示供應鏈回歸美國會使企業成本翻倍。
雖然美國政府承諾給將制造業遷回美國的企業減稅,但調查發現,稅收并不是影響企業決定制造地的主要因素。57%的受訪企業表示,成本是他們不會將生產轉回美國的首要原因;21%企業則擔心在美國找不到技能熟練的勞動力。
總體而言,65%受訪企業估計,在美國建立一條新的供應鏈的費用至少是當前成本的兩倍,或者可能超過兩倍。61%的企業表示,與其將供應鏈轉移回美國,不如選擇向低關稅國家轉移,這將更具成本效益。
此外,消費者需求、原材料價格以及美國現任政府反復無常的策略,也都被認為是企業將供應鏈遷回美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在對重建美國供應鏈感興趣的受訪企業中,41%認為重建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時間,33%認為需要五年以上。
即便制造業回歸美國,所謂的就業紅利也只是泡影。81%的企業稱將優先采用機器人,而不是雇傭人工。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首席執行官馬克·巴克斯(Mark Baxa)表示:“在考慮供應鏈回遷美國的問題時,本土勞動力市場令人擔憂。”
在當前的環境下,裁員已成為美國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調查顯示,計劃削減員工數量的企業占到近一半。當被問到“要等多久才做出人員配置決策”時,大多數受訪企業表示不會超過九個月——38%的企業將在兩至三個月內采取行動,23%的企業會在三到六個月后采取行動。另外,14日發布的一項美聯儲調查也顯示出市場對裁員的恐懼激增。
調查還顯示,89%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對美國關稅政策最普遍的反應就是取消訂單;75%的受訪企業預計消費者將縮減開支。而對于受新關稅影響的產品,6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提高售價。
與此同時,供應鏈危機也拉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警報,根據CNBC的這項調查,63%的受訪企業警告稱,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在今年引發美國經濟的衰退;51%的受訪企業預計,美國的消費縮減將在第二季度顯現。
“支撐數百萬美國就業崗位、為美國制造商提供動力、為消費者提供實惠商品的供應鏈,已因這些破壞性關稅顯現出早期受損跡象。”美國服裝鞋類協會首席執行官史蒂夫·拉馬爾(Steve Lamar)警告說,“物價上漲、就業崗位流失、商品短缺和企業破產,只是美國經濟在不明智關稅政策之下將會遭遇的部分困境。”此前,拉馬爾曾表示,美國經濟各領域企業所受的損害可能很快就會“無法挽回”。
盡管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堅決否認今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但多項針對企業首席執行官的調查顯示,他們普遍認為經濟衰退可能已經到來或即將來臨。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創建者及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表示,根據他與各行業首席執行官的交流,美國要么已經非常接近經濟衰退,要么已經陷入衰退。
對于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說,情況也不容樂觀。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目前的關稅將帶來災難性后果并會危及美國的就業。紐約天使基金(NY Angels)成員,清潔用品公司卡薩貝拉(Casabella)創始人、前CEO布魯斯·卡明斯坦(Bruce Kaminstein)指出:“那些以創新理念起家的小型消費品企業無力投資建廠。由于美國本土缺乏生產設施,他們不得不轉向海外。中國的工廠接納了我們的業務,幫助產品上市。”
據悉,此次調查于4月14日至18日進行,調查對象包含了美國商會、全美制造商協會、美國零售聯合會、物流公司OL USA、美國國際物流服務商Seko Logistics等共計380家供應鏈企業和商業組織。
(編譯:高琳琳 編輯:齊磊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