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旅游”的熱度與市場潛力,從數據中可見一斑。根據全國老齡委的數據,銀發旅游人數已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老年旅游正在從小眾市場向主流市場轉型。(據中工網4月21日報道)
“老有所游”不僅是老年“銀發”一族追求高質量晚年生活的體現,更是銀發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之一。然而與年輕人“種草即下單”“特種兵式旅游”的消費習慣不同,以往銀發族追求“詩與遠方”的出行腳步因年齡等客觀因素,不少銀發旅游產品網上叫好卻鮮有市場。近年來,鐵路部門結合老年人的出游需求,用心用情升級服務舉措,打造不同品牌特色的旅游專列,讓更多銀發族樂游祖國、樂享旅程,助力催熱銀發經濟的新藍海。
服務升級,適老改造夕陽暖。數據顯示,2024年鐵路部門共組織開行旅游列車1860列,比2019年增長近50%,運送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銀發專列的高質量運行,不僅有鐵路路網的硬核支撐,更有鐵路部門適老化服務品質的持續升級。為了讓銀發旅客享受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鐵路部門在沿途車站的進站口開辟綠色通道,安排專人在扶梯口、站臺等場所進行引導。同時,鐵路部門還在車上配備了電子血壓計、體溫計以及常用藥品,通過列車系統性適老化改造,精準護航老年旅客身體健康,助力銀發游客暢享“詩與遠方”的愜意旅程。40%的復購率、98%的滿意度,數據便是對銀發專列服務品質的最好肯定。
專列串珠成鏈,催熱產業融合煥新機。鐵路部門依托發達的鐵路網絡,為老年人用心規劃路線,例如從湛江始發的Y440次旅游列車將6880公里的云南、貴州、湖南、陜西等地風土人情串珠成鏈,避免頻繁趕路和換乘。同時,鐵路通過科學合理的調度實現運力精準投放,在非節假日增開銀發旅游專列,既提升車輛使用效率,又為旅游淡季的景區和冷門景點帶來新的活力。又比如,北京至新疆的“絲路專列”讓中衛、張掖等城市旅游消費節節攀升,Y764次列車為麗江古城注入新客流。據數據統計,2024年部分銀發旅游線路的旅客在20天行程中人均消費達6800元,可見“銀發旅游專列”不僅帶旺了沿途城市的煙火氣,更激活了特色餐飲、適老住宿、康養服務等跨區域聯動產業鏈的協同升級,形成了“慢節奏深度游”與“全產業消費鏈”文旅融合的新型產業生態。
“銀發列車”的悠長的汽笛,吹響了銀發經濟的糾糾號角。鐵路部門以品質服務推動“銀發經濟”在快車道上加速前行,這是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生動實踐。期待隨著更多銀發專列駛向詩和遠方,屬于中國老年人的“詩與遠方”更加絢麗多彩。(莫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