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8日電 4月開始,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關稅提高到十分荒誕的145%,盡管特朗普政府宣稱關稅旨在提振其國內制造業,但美媒報道稱,美國小企業正成為貿易戰的主要受害者,成本激增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利潤縮水甚至企業倒閉,生存前景堪憂。
一位企業主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美國這里沒有能生產我們所需產品的設施。”這句話道出了美國小企業的絕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26日報道稱,關稅迫使小企業因進口成本上升而提高價格,可能削弱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威脅美國小企業的生存。
科羅拉多州丹佛的克里斯蒂娜和伊恩·萊西夫婦白手起家,經營的小企業Retuned Jewelry公司依靠從中國進口的珠子、鏈條、扣鉤等材料,將廢棄吉他弦手工制作成首飾,年銷售額平均達36萬美元。
然而,隨著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145%的關稅,他們此前的努力可能都將付諸東流。“我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只為保住這家企業,但關稅讓我們束手無策。”萊西夫婦感慨道。
伊恩·萊西表示:“我們嘗試過在美國采購,但這些產品在美國根本沒有生產。”
他補充說:“美國根本沒有能生產我們所需材料的工廠。”由于關稅推高成本,萊西夫婦已提前上調產品價格,但仍擔心無法維持生意。
萊西夫婦的無奈,折射出美國小企業對中國供應鏈的深度依賴。在供應鏈更復雜的制造業領域,依賴中國原材料的美國小企業同樣舉步維艱。
米切爾集團是家年收入近1000萬美元的美國家族紡織企業,依賴中國進口的材料如特種乙烯基聚合物和紡織品生產涂層織物。
集團首席運營官安·布魯內特表示:“由于我們的商業模式,關稅對現金流造成了嚴重壓力。”
總裁比爾·菲什指出:“中國擁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基礎設施。”他嘗試在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甚至歐洲尋找替代供應商,但發現“沒有地方能像中國這樣生產我們需要的涂層織物”。
菲什強調,美國缺乏生產所需材料的工廠,國內紡織業已大幅萎縮,且缺乏足夠工人支持新工廠。
美國小企業聯盟創始人約翰·阿倫斯邁爾警告,關稅對小企業而言是一場“危機”,小企業利潤微薄,缺乏與供應商談判的籌碼,難以應對意外的價格上漲。“小企業別無選擇,只能提高價格、裁員、推遲擴張計劃或徹底關閉。”
另據美國《財富》雜志(Fortune)網站報道,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斯滕·斯洛克警告,大企業憑借靈活的資產負債表和多樣的產品線能夠較快調整,而小企業則缺乏這種靈活性,難以承受成本激增。
文章說,關稅生效后,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量驟降,小企業如玩具、五金和服裝店因依賴中國商品而首當其沖。
斯洛克強調:“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更高的通貨膨脹,因為中國是美國市場許多商品的主要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小企業占美國46%的私營部門就業,2023年雇傭了超過6200萬美國人,貢獻了1995年至2021年近三分之二的美國凈就業增長。
文章警告,若關稅戰持續,這一經濟支柱恐將崩塌,美國夢對小企業而言愈發遙不可及。
(編譯:齊磊 編輯:馬芮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