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29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5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終結了連續五個月的下滑態勢。這一轉變的主要驅動力是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緩和及相關貿易協議的達成。然而,關稅依舊是美國消費者最為憂心的問題。企業也紛紛發出警告稱,進口成本的上升將會推動物價走高。美國經濟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美聯社報道指出,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5月份上升12.3點至98,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數值仍是自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眾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影響的擔憂。其中,用于衡量美國人對自身收入、商業環境和就業市場短期預期的指標,雖上升至72.8,但仍低于80這一可能預示經濟衰退的臨界值。
特朗普政府激進且難以預測的政策,尤其是征收高額進口稅的舉措,給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前景籠罩上了一層陰影,引發了各界對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憂慮。
文章稱,從調查的書面回復來看,關稅毫無疑問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焦點,通脹問題同樣讓他們憂心忡忡。不過也有部分消費者察覺到,通脹似乎有緩解的跡象,但這或許只是曇花一現。因為特朗普政府廣泛推行的關稅政策,將逐漸推動眾多品類商品價格上漲。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未來幾個月通脹將再次卷土重來。
海軍聯邦信用社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弗里克(Robert Frick)直言不諱地表示,盡管本月關稅的下調可能提振了美國人的信心,但這種樂觀情緒可能轉瞬即逝。他指出:“一兩個月后,現有關稅引發的價格上漲,會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的通脹斗爭才剛剛拉開帷幕。”
美國《國會山報》網站援引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高級經濟學家斯蒂芬妮·吉夏爾的話稱:“本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費者預期推動的。但消費者仍對關稅推高物價以及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表示擔憂?!?/p>
耶魯預算實驗室近期一項分析顯示,美國消費者目前仍面臨自1934年以來最高的平均有效關稅率。這一沉重負擔引發了零售業的普遍擔憂。包括耐克、塔吉特、沃爾瑪和百思買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型公司都警告稱,進口成本上升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消費者信心調查在特朗普政府提出(后又推遲)將對歐洲進口商品加征50%關稅的想法之前就已結束,這凸顯了當前貿易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及其對經濟情緒的影響。
近期,評估美國消費者支出的真實狀況頗具難度。美國消費者為了避開加征的關稅,紛紛提前購買商品,尤其是汽車,這一行為直接扭曲了諸如零售額等關鍵經濟數據。在這短暫的搶購熱潮過后,消費者是否還會繼續保持消費熱情,成為了一個亟待解答的謎題。
英國路透社的報道也指出,盡管此前連續五個月下滑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有所改善,但美國家庭對關稅推高物價并損害經濟的擔憂依舊如故。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則進一步表示,不同年齡和收入水平的美國消費者對經濟的態度,仍不及六個月前。報告顯示,消費者對經濟各領域——從當前形勢到就業和未來收入的短期前景的情緒雖有所上升,但對就業可得性的預期也連續第五個月減弱,美國經濟的前景依舊充滿了變數。
(編譯:馬芮 編輯:齊磊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