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9日至10日,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雙方原則上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共識以及日內瓦會談共識達成了框架。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首次會議能取得這一成果,令人鼓舞,表明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仍在努力解決貿易爭端,推動兩國經貿關系重回正軌。
中方表示,雙方進行了“專業、理性、深入、坦誠”的對話。中美兩國的商務部長均出席了此次會議。
近日,中國依法依規對稀土相關物項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已依法批準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并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中方切實履行共識的努力行動,向美國及其他貿易伙伴證明,中國出臺稀土出口新規不是將戰略資源武器化,而是為了更好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需求。
而美國方面,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之后,仍針對中國AI發展收緊對華芯片出口管制。
6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表示,如果中方加速對美稀土出口許可審批,美國可能會放寬對華芯片等產品的出口管制。但他同時強調,哪怕管制放得再寬,也不會包括“非常非常高端的英偉達產品”。此前,美國禁止英偉達高級AI芯片流向中國。
由此看來,美國仍在打如意算盤。表面上,美國政府在高科技和戰略領域對華脫鉤,但在生活必需品、農產品及稀土等資源上繼續維持對華貿易,強迫中國對美開放市場。
6月10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作出決定,在審理期內,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仍可實施。這一裁決將鼓勵美國政府繼續推行不合理的關稅政策,即使美國經濟已面臨諸多挑戰。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那么美國與中國的談判將演變成考驗彼此經濟實力的持久戰,雙方不僅將承受更大壓力,全球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也將為此付出代價。
6月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無論是在日內瓦還是倫敦,中方始終敦促美國面對現實,減少對華誤解,停止損害雙邊經貿關系的惡意行為。中方清楚自身優勢和目標,希望美方也能清醒地認識到,若繼續推行不合理的對華貿易政策,最終只會損人不利己。
中國反復強調,美方需客觀看待中國,理性看待中美貿易摩擦,正確看待對話協商。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來之不易,應給予珍惜,維護好雙方通過談判解決分歧的向好勢頭。要想盡早結束貿易戰,美國就應摒棄脅迫、剝削、投機的行事方式,用務實的舉措和平等、尊重、共贏的合作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6月12日社論
原標題:US needs to have correct perception of the give-and-take of trade talk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涂恬 吳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