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4日電 作為中國原創動畫的代表性作品《靈籠》續作,《靈籠》第二季于本月初收官。自上線以來,第二季以一路高光的表現領跑國創動畫賽道——總播放量突破3.1億,單集同時在線人數突破39萬,系列追番人數超1112.3萬,B 站評分9.8分,豆瓣評分8.9分。
回望《靈籠》第二季的播出歷程,從開篇馬克"獸化"踏入龍骨村那一刻起,就為觀眾開啟了一段震撼的末世冒險之旅。在故事維度,它延續第一季末日世界觀基底,構建出更具張力的文明對照體系——充滿東方煙火氣息的龍骨村與冰冷壓抑的空中燈塔形成強烈碰撞,前者通過以人為本的文明構建社會,后者用森嚴等級制度禁錮人性,這種看似二元對立的設定不僅拓展了敘事邊界,更通過對兩種生存哲學的深度解構,讓整個故事在收官之際,再度升華了關于自由與秩序,人性與尊嚴的叩問。
技術層面的硬核突破,始終是《靈籠》口碑長紅的堅實根基。本季制作規模再創新高,總鏡頭數超過一萬個,特效制作難度指數級攀升,讓第二季有諸多"出圈"名場面。從針灸、拔罐等傳統中醫療法被創造性轉化為"激發潛能"的科幻設定,到《易經》哲學則通過"源質歸藏"儀式讓陰陽平衡的古老智慧在末日背景下煥發新生,這些浸潤著中華文明特質的元素,共同構筑了《靈籠》中既傳統又未來的世界。
《靈籠》第二季的精神內核與中國傳統思想所倡導的和諧共生、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深度共鳴。在剛剛落幕的"匠心筑夢·煥新視界——中國科幻·國漫崛起"的行業對談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教授點贊《靈籠》,稱其包容了最大膽的想象和最現實的感受,從末日想象到生活日常,成就了中國特色的科幻想象。
時下,《靈籠》第三季劇本創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作為原創動畫,創作團隊始終恪守影視創作的藝術規律與匠人精神,在前期劇本階段投入大量時間進行精雕細琢。為確保作品品質,團隊建立嚴格的創作流程:從劇本大綱、分集梗概到導演臺本和分鏡準備,任何環節一旦發現任何問題,具體戲份、臺詞或情節銜接都會推翻重來,直至每個細節都完美呈現,才啟動動畫制作環節。為此,第二季收官、第三季籌備之際,《靈籠》團隊走進了北京懷柔科學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國內頂尖科學家實驗室,結合最新科研成果,討論了科幻創作在腦機接口、數字人等領域的可能性,對"噬極獸""瑪娜生態"進行了科學溯源,邀請專家作為第三季的科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