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是一項糟糕的政策,最終只會反過來害了我們。”
“當時別人都不愿意做,我們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現在卻受到懲罰。”
中國日報網9月11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在19世紀90年代建造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座寬敞廠房里,15名工人正專注地生產醫院新生兒護理設備。這是弗蘭克?泰謝拉與女兒經營的家族企業“精準服務”(Precision Services)僅存的生產區域,昔日龐大的制造業規模早已不復存在。上世紀90年代,該企業便關閉大部分制造業務,轉向倉儲與分銷模式。
特朗普政府推行大規模關稅政策后,該企業雖然接到了不少美國本土縫紉服務咨詢,卻只能悉數婉拒。原因一是移民政策收緊導致招工困難,二是擔憂需求難以持續。“這根本行不通。”泰謝拉直言,“關稅是一項糟糕的政策,最終只會反過來傷害我們自己。”
報道稱,特朗普總統在競選期間承諾通過征收關稅降低生產成本、重振美國制造業,這一主張打動了泰謝拉家族所在的費爾河鎮——這個昔日紡織業中心,近一個世紀來首次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當地的投票中勝出。然而如今,政策效果與承諾嚴重脫節。特朗普總統的第二任期已近九個月,關稅措施陸續生效,所謂的“投資熱潮”與地方現實形成刺眼反差,經濟學界對此批評聲不絕。
報道指出,今年美國就業增長顯著放緩,制造業亦未能幸免。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8月對制造商展開的調查結果顯示,71%的受訪制造商表示,10%至50%不等的進口關稅已沖擊業務,推高資源成本、侵蝕利潤。
距離泰謝拉家不遠的高檔床品制造商馬圖克公司同樣深陷關稅泥潭。老板喬治·馬圖克透露,從4月到8月,關稅每月為公司增加超過10萬美元的成本。原因在于,關稅影響了來自印度和葡萄牙的棉布以及來自列支敦士登的羽絨等原材料供應。
盡管產品標注“美國制造”,但馬圖克坦言關稅未帶來任何益處,當前困境“以全新方式令人沮喪”,因為這是美國政府政策蓄意造成的。他說:“當初別人不愿投資美國工業基礎,我們做了所有該做的,現在卻要受懲罰。”
早有研究表明,特朗普首個任期實施的有限關稅措施,雖讓鋼鐵等受保護行業實現小幅就業增長,卻被其他依賴零部件的企業的崗位流失徹底抵消。如今,更多制造商感受到沖擊。經營摩托車夾克業務的斯利森,去年曾投票支持特朗普總統,今年卻對關稅政策甚是不滿,因為成本上漲約15%。他表示,今年的變化破壞性極強,當下根本無法預測未來。
(編譯:馬芮 審校: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