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前,中美兩國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同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確抉擇,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既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
當前,中美兩國又一次處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雙方應當以史為鑒,從52年前的融冰歷史中汲取經驗。52年來,基辛格訪華百余次,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中美關系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拜登政府應當以基辛格為榜樣,更好地處理中美關系。
近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也來華訪問,成為近期繼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部長耶倫后第三位訪華的美國高官,如此密集、高規格的訪問無疑展現了中美雙方共同致力于加強接觸與溝通。
遺憾的是,在中美關系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僅僅通過接觸溝通不足以改善局面。美國近期從鼓噪“脫鉤”轉為炒作“去風險”,然而無論怎么改變說辭,都無法掩蓋其在經濟和地緣政治等諸多領域打擊中國之實。
在克里訪華前夕,有報道稱,白宮計劃進一步限制美國對華投資。事實上,美國從未停止在臺灣問題等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大做文章,千方百計向中方施壓。因此,除非美國改弦更張,否則無論向中國派遣多少特使,都無法真正改善兩國關系。
美國在肆無忌憚地向中國施加戰略和經濟壓力的同時,還妄圖讓中國就美國關心的問題予以合作,這無疑是癡心妄想。若要緩和兩國關系,中美雙方需要以實際行動建立互信,讓積極意愿真正落到實處。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7月21日社論
原標題:As 52 years ago, vision and action required for breakthrough in ice-locked relation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嚴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