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經濟不確定性日益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再次重申了對開放、全球合作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可謂意義重大。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3日上午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李強總理提到,今年中國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既是源于對中國經濟基礎條件的深刻把握,也源于對自身治理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的堅定信心,并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各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
李強總理的講話,強調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穩定錨”的重要作用,也突出了中國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的時代背景下,堅定推進互利共贏合作的決心。
中國對開放的堅定承諾,與當下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的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政府將關稅“武器化”,并頻頻從多邊主義合作機制中“退群”,其霸凌性質十足的單邊政策擾亂了全球貿易、金融和經濟的穩定,也給世界各國和企業帶來了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堅持倡導并踐行擴大開放、共享發展,也為世界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替代選項。
本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邀請到數百位全球知名跨國公司高管、研究人員、政府負責人以及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內的國際組織代表出席。論壇也是展示中國帶來的廣闊機遇,以及中國對共同發展承諾的重要平臺。
在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李強總理提到,今年春節前后,中國經濟涌現出一批現象級的亮點。電影、冰雪、文旅等消費市場熱點紛呈,展現了國內經濟循環的巨大潛力。以“杭州六小龍”等初創企業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斷涌現,展現了創新創造的巨大能量。綠色家電、新能源產業等綠色經濟蔚然成風,展現了轉型發展的巨大空間。
李強總理還指出,當今世界經濟碎片化加劇、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更需要國家開放市場、企業共享資源,攜手抵御風險挑戰、實現共同繁榮。他也呼吁,希望企業家們做全球化的堅定維護者、推動者,齊心協力、精誠合作,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在互利互惠中實現更大發展。
他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倡導國際通行規則下的公平競爭,維護自由貿易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各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積極解決企業關切,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
中國對開放的承諾絕不只是說說而已,開放已經深深根植于中國的制度設計及長期發展規劃之中。今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2021-2025年)期間,中國在實現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目標方面成就顯著,而過去七十年間,中國一個個五年規劃,成功地將戰略規劃與靈活應變融合,也證明了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
在本次主旨演講中,李強總理也提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動力,強調了對未來發展潛力的堅定信心。中國經濟規模龐大,政策執行效率高、反饋能力強,這些共同形成了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在中國經濟持續強勁發展的過程中,從先進制造業和數字技術到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基礎設施,新生產動能更是不斷涌現。
通過融入中國市場,廣大跨國企業可以充分擁抱這些機遇。本次論壇上,跨國公司負責人可以與中國經濟政策制定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也讓廣大跨國企業對中國政府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決心和能力有了最為直觀的了解。
致力于解決外國企業的關切,中國擴大開放的承諾也由此得到切實體現。在本次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李強總理也提到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為各類經營主體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對企業創新創造的政策支持,增強發展內在驅動力”。這些措施,正是旨在為所有企業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面對不確定性交織的世界,中國的穩定增長和對開放的堅定承諾,為世界點亮了一盞象征著穩定和機遇的明燈。正如李強總理所言,希望企業家們做全球化的堅定維護者、推動者。相信通過齊心協力、精誠合作,中國和國際伙伴們能夠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一起為創造更為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經濟體系貢獻積極力量。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3月24日社論
原標題:Path to common development requires commitment to openness and collaboration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