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全是“硬茬”,是時候收手了,阿美!
當地時間4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我們與中國相處得不錯,同中方談判時不會采取強硬態度。他坦言,對華145%關稅確實很高,協議達成后對華關稅“將大幅下降,但不會為零”。
本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揮舞關稅大棒,本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卻不料四面楚歌。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等鄰國加征25%關稅,對中國商品征收145%乃至部分產品高達245%的關稅,試圖以貿易保護主義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然而,中國硬剛、盟友反擊外加國內經濟警報頻響,一套“關稅亂拳”正將美國推向孤立邊緣。
硬茬遍地,盟友也不買賬
國際舞臺上,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四處碰壁。加拿大是美國最親密的近鄰和盟友,直接祭出對等反制,計劃對15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甚至威脅切斷對美國東北部的電力供應。加拿大總理不止一次地表示,要反制美國的不合理關稅,給美國造成最大痛苦。
歐盟領導人表示不應該放棄任何可能的反擊選擇,包括打擊華盛頓的痛處。歐盟威脅若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失敗,將對美國科技巨頭祭出反壟斷和數據隱私重拳,如對谷歌、蘋果加碼監管。
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展現出強硬姿態。作為美國最大外國投資者和1.1萬億美債持有國,日本明確表示將“堅決維護利益”。
4月21日,石破茂在日本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提到,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從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擔更多負擔,不應將安全保障問題與關稅談判掛鉤。
當地時間4月22日,泰國總理佩通坦表示,泰國將推遲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她同時指出,與美國的關稅談判應實現互利共贏。東盟國家泰國選擇冷處理,推遲貿易談判,靜觀其變,凸顯小國也能拖住美國步伐。
盟友的集體反制表明,美國的單邊主義正讓美國逐步失去信任。
白宮之外,危機四伏
美國國內經濟同樣風雨飄搖。
4月21日,美國金融市場重現“黑色星期一”,道指下跌超2%,重挫近千點。全球投資者加速拋售,美元資產的“避險”光環開始褪色。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債危機。若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債務成本將壓垮美國聯邦預算,經濟衰退風險迫在眉睫。
特朗普近期多次施壓美聯儲降息,甚至公開批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對被“解雇”的威脅,鮑威爾毫不退讓。他警告,關稅將推高物價,未來通脹風險居高不下,降息恐遙遙無期。 鮑威爾的強硬表態不僅捍衛了美聯儲的獨立性,也暴露出美國執政者的政策自相矛盾:關稅必然引發通脹,降息卻可能火上澆油。
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8%,較1月預測值低0.9個百分點,在發達經濟體中下調幅度最大。報告認為,政策不確定性加劇、貿易緊張局勢以及需求勢頭減弱為預期目標下調主要原因。
貿易戰無贏家。美國的關稅政策本想展示其強硬霸權,結果卻適得其反。美國政府與其四處樹敵,不如趁早懸崖勒馬,回歸多邊合作為上。
(撰稿:齊磊 編輯:馬芮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