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經濟學家就紛紛警告稱,最終為美國政府關稅政策買單的,將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則在說服公眾,聲稱外國制造商將承擔關稅成本。隨著美國商品零售價格上漲,這一說法不攻自破。
為了幫助緩解關稅政策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美國零售商究竟要犧牲多少利潤?對此,白宮與美國企業之間爆發了口水戰。目前,雙方尚未達成任何共識。
5月15日,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las McMillon)表示,鑒于當前關稅規模,即使上周宣布下調關稅,沃爾瑪也無法“在微薄的零售利潤基礎上消化所有壓力”,暗示美國沃爾瑪的商品價格或將全面上漲。
隨后,美國總統在其自創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發帖抨擊沃爾瑪,稱沃爾瑪應為政府的經濟政策做出利潤上的犧牲:“去年,沃爾瑪賺了幾十億美元,遠遠超出預期!根據常理,沃爾瑪應該‘自行消化關稅成本’,而不是向尊貴的消費者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可以看出,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遭到各方壓力,卻無力自圓其說。
一直以來,沃爾瑪向其供應商——尤其是中國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但處在價值鏈下游的他們也無計可施。
4月,董明倫等零售商高管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會面,討論關稅的影響。然而,無論是他們發出的警告,還是亞馬遜、蘋果等企業面臨的供應鏈困境,都未能引起美國政府的足夠重視。
白宮稱,從長遠來看,美國企業及消費者將受益于關稅政策。面對當前的嚴峻現實,美國企業顯然無法吞下政府畫出的“大餅”。在憤怒的消費者與強硬的政府之間,他們進退兩難。
面對關稅政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非但沒有反思其政策的合理性,反而試圖將問題轉嫁給美聯儲。此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警告稱,降息或將加速通脹,并頂住政府的施壓,拒絕因關稅政策調整稅率。但在美國政府看來,通脹壓力已經基本消退,并于上周六再次喊話美聯儲,要求降息。很遺憾,美國政府非但不會撤回關稅政策,反而可能進一步加碼實施。
5月18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上表示,總統所說的談判籌碼是,如果你不愿意談,那么關稅就會重回4月2日的水平。
4月2日,美國總統宣布對近乎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基本關稅,并對多國加征“對等關稅”。4月9日,美國宣布暫停加征“對等關稅”90天,保留10%的基本關稅。
為避免市場震蕩,美國政府試圖極力減少不確定性。然而,只要關稅威脅存在,美國經濟承受的壓力就不會消失。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5月20日社論
原標題:US consumers 'eat' force-fed tariff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涂恬 吳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