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2025年6月14日稱,10家單位近日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評定65家,分布在全國21個省(區、市)。
China's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on (NCHA) on June 14, 2025 announced 10 new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s, bringing the country's total to 65 across 21 provincial-level regions.
【知識點】
2010年6月,國家文物局啟動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同年10月,首批12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23項立項名單公布。歷經15年的發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承載和重要內容。“十四五”以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等規劃和政策文件,有了政策保障。2025年3月開始施行的新修訂文物保護法,明確了考古遺址公園的法律地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核心節點,應當建設成為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國家級平臺和窗口,正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2025年6月,國家文物局完成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10家單位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這10家單位是:山西省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蒙古自治區薩拉烏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土城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浙江省上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安徽省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山東省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河南省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北省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四川省寶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陜西省秦咸陽城咸陽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新評定的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起源與早期王朝國家形成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過程,突出體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中華民族精神追求。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現了遺址本體、歷史環境、文化氛圍的系統保護,同時積極創新展示展陳方式,推出高水平展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學術活動和社會活動。
【函電賀詞】
100年來,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為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generations of archaeologists have made a series of major discoveries through tireless efforts, demonstrat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ts developments,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world.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the long-lasting and profound Chinese civilization better understood.
——2021年10月17日,習近平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賀信
【相關詞匯】
考古發掘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文物保護利用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文化遺產
cultural heritage
本文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首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